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构筑党员监督“第三道防线”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5日05:22 人民网-人民日报

  张向永

  在浙江杭州市萧山区,有一项“不作为党员”告诫制度,对党员中有违纪苗头和倾向性的问题进行事前防范,使监督党员的关口前移,在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之间建立起“第三道防线”。该制度施行一年来,有力地阻止了党员党性意识淡化的趋势,增强了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

  “红牌”亮给“不作为”

  2003年2月,萧山区在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随着党员评议和处置力度的加大,一批既不起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又没有违反党纪政纪的“不作为党员”浮出水面。这些党员虽然只是少数,但在党内和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党员反映:“双评年年搞,回回老套路,混日子的还是老样子。”群众呼吁:“党员的思想觉悟还不如普通人,怎么起模范带头作用?”

  来自党内和党外的质疑声引起了区委领导的深思。论危害,“不作为党员”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和威信,拉远了党和群众的关系,影响了党内的团结。论程度,“不作为党员”党性意识明显淡化,已经进入违反党纪政纪的量变过程中。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教育、监督,防止“不作为党员”沦为不合格党员,构筑严密的党员“不作为”监督防范体系,尤为迫在眉睫。

  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陈晨说:“建立健全党员预警防范机制必须靠制度创新。加强对这些‘不作为党员’的监督,尤其是加强正面教育、事前防范,在他们发生质变之前对其教育挽救,既能体现出党组织对党员的负责态度,也能使党员体会到组织上的关心、爱护和真诚的帮助。”

  良好的愿望催生良效的机制。涵盖11项内容的“不作为党员”告诫制度一出台,犹如一道“冲击波”在萧山区广大党员中引起强烈震荡。

  严格程序求实效

  严格的告诫程序是制度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一个有效的控制过程往往能产生好的结果。为防止告诫工作“走过场”,萧山区委组织部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了组织审定、组织实施、整改处理等告诫程序。

  在组织审定阶段,由基层党组织在调查分析、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不作为党员”和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建立档案。在组织实施阶段,对确定的“不作为党员”进行正面教育,在认真听取本人意见的基础上,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口头告诫,限改期一个月。在整改处理阶段,口头告诫期满经所在党组织考核审定认为没有改正错误的,进行书面告诫,期限一个月。如果仍不改正错误或又发现其他问题的,延长告诫期一个月,并实行一对一帮教;到期后经教育仍无改变的,采取组织处置,予以劝退或除名。

  严格的过程控制使“不作为党员”告诫制度在加强对党员的监督教育的同时,也拓宽了净化党员队伍的“出口”。党员李某在原单位退休后,一直不到所在社区党总支报到,也不参加组织生活,还常在群众中散布消极言论。社区党总支经过摸查发现这一情况后,依照制度对其进行告诫,也没有效果。在随后进行的民主评议中,李某又被评为“不合格”党员。经报上级组织部门研究同意,决定对其作出除名处理。

  制度落实,才能取信于人。“不作为党员”告诫制度实施以来,共有34名党员受到了告诫,其中党内除名1人,劝退3人。党组织言出必践的做法一改少数党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观念,在党内混日子越来越行不通了。

  以人为本促转化

  萧山区委在对“不作为党员”进行告诫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将告诫与谈心活动、党员政治生日谈话活动、“先进带后进”活动及党员民主评议相结合,促进被告诫者与党组织的沟通。城厢街道某社区的治安员吴某告诉记者,是告诫制度挽救了他。吴某原是下岗职工,在城厢街道公开选拔社区干部时,被录用分配到社区担任党总支副书记,分管社区治安工作。去年7月,吴某由于工作不积极主动、处理问题方式方法简单,群众反映较差而被组织告诫。街道党委组织委员、副书记、书记先后找他谈话,帮助他剖析原因,查找错误根源。由于他能够及时改正错误,组织上本着挽救的原则将其调到另一开放型社区任治安员。近一年来,这个社区的治安工作在全区名列前茅,吴某的工作也得到了社区群众的认可,又被推选为社区第四党支部书记。

  一谈起告诫,党员梁某就懊悔不已:“昏了头啊,早该相信组织的,不然工作早找到了,更不会被告诫了。”原来,他先前下岗后曾有一段时间由于找不到工作,放弃履行党小组长的职责,并抵制社区的工作。组织上对他进行告诫时,了解到他的实际困难,就主动帮他寻找就业渠道。如今,已经到一家运输公司上班的梁某,总是主动找组织上汇报思想。

  “不作为党员”告诫制度给萧山区的广大党员带来了压力,也激发了他们的活力。群众们欣喜地发现:党员参加各项志愿服务活动的多了,计较个人得失的少了;立足岗位争先创优的多了,混日子的少了;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多了,“看不见人影儿”的少了。

  《人民日报》 (2004年05月25日 第十三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陈水扁“5-20就职”
巴黎戴高乐机场坍塌
飞人乔丹2004中国行
日本首相小泉二度访朝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首届中超联赛 汤尤杯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