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寻访蓝印花布(茶亭)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5日05:29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祝勇

  2002年春天,我和友人李玉祥、冷冰川一起去江南采风,回来后,我们三人合作,出版了一本《蓝印花布》(作家出版社),两年后,同样时间,我应香港凤凰卫视之约去苏州,冷冰川执意要我取道南通,这使我意外结识了一位不同寻常的民间艺术家,他就是蓝印花布艺术馆的主人———吴元新。

  这家艺术馆坐落在一条河的边上,粉墙黛瓦,是按照传统风格建造起来的一座新建筑。周围的高楼大厦比起来,这样的传统房屋却令我怦然心动。显然,吴元新先生对中国民间古朴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调充满怀恋。

  探寻蓝印花布的历史,从时间和空间上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至少从先秦时代的文字里,就可以找到类似的织物印染的记录,绚烂的楚辞中不知有多少词句都与这些华美的织物有关,敦煌壁画更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但是蓝印花布发展史最生动的一笔,却是由繁琐富丽,走向平静简约。这不仅与来自贵族与平民的两种审美心理有关,也反映了艺术由外表的华丽向深层内涵的转向,如同文字,真正打动人心的并非修辞技术的炫耀,而是内心的深度。实际上,变化后的蓝印花布在技术上的难度并没有减少,对制作者艺术修养的要求则更加苛刻———它要求艺人们用最普通的两种颜色和尽可能简约的符号来表达它们的情感。如果说蓝印花布也有炫技的成分,那么它所炫耀的恰恰是简单。在简单中蕴含丰富,对任何艺术家都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蓝印花布因此成为流传最广的一门民间手工艺品。不仅江浙一带,在两湖、云贵等地,都可以找到蓝印花布作坊。我想民间手工艺的特点之一,是所有的参与者并没有把它当成一种自命不凡的艺术,而仅仅是人们内心情感的自然表达,是他们生活艺术化的自然需求。当然,它的传承从来一丝不苟,对继承者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吴元新对自己学徒生涯的回忆中讲到了这一点。这表明了普通民众对生活的艺术的严谨态度,但蓝印花布并非展室艺术,它生存于日常生活中,与朴素而生动的日常生活高度契合,只有出现在枕巾、被面、头巾、包裹上,它才是最美的。

  展馆里几乎搜集了蓝印花布主要分布地区的作品,最早的成品是清代,不难想见,在蓝印花布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之后,搜集者要付出多么巨大的努力。显然,它对蓝印花布的消失充满遗憾,我想这并非一个蓝印花布传人个人化的忧虑,而表达了人文知识分子一种普遍忧患,在崇洋和趋时的风潮下,为什么要忽视来自我们自身的文化力量?前不久我曾对日本的传统文化进行过一番考察,日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程度令人惊愕。

  把蓝印花布变为展馆艺术,恐怕也是吴元新的无奈之举,至少,它免除了它们被废弃的命运,使它的复兴和发展成为可能。吴元新告诉我,他下一步要恢复印坊,要开拓销路,把蓝印花布的继承和发展纳入到一个有机的程序中去。我对他的前景充满乐观,因为它有着极强的适应性,与现代都市生活并不矛盾,反而会使我们的生活中增添了民间和原始的因素而显得雅致和生动。而沉寂已久的蓝印花布作坊像很多年以前那样重新活跃起来的时刻,我想就是对吴元新最快乐的时刻。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4年05月25日 第二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陈水扁“5-20就职”
巴黎戴高乐机场坍塌
飞人乔丹2004中国行
日本首相小泉二度访朝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首届中超联赛 汤尤杯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