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专家“走穴”何罪之有?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5日09:28 红网

  最近一段时间,不少媒体对国内一些经济学家频繁“走穴”现象进行了猛烈抨击。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党的十六大有关“劳动”问题的科学论断,能够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专家“走穴”的性质。能够“走穴”的经济学家,大都在各自研究领域造诣颇深,他们通过合法渠道,用自己可以支配的合法时间,有偿传播知识、观念和新思想、新理论。诚实的劳动、对社会有益的劳动,何罪之有?

  演讲时间短、报告内容空、急功近利、无法潜心研究等,是一些媒体对“走穴”专家责难的主要原因。笔者有幸参加过不少国内知名专家主讲的论坛、讲座等。据了解,对于演讲内容、演讲时间、演讲形式等,主办方与专家都有协议或合同,都是演讲之前规定好的,也必然和“出场费”挂钩。如果专家演讲时间和内容没有达到主办方要求,就是违约,自然要受到相应惩罚。笔者不知道有关媒体所指的“演讲时间短、报告内容空”,依据的标准是什么?另外,主办方邀请的,大多是国内某一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或学科带头人,很多是为推动中国改革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重量级人物。这些专家、学者,对那些自掏腰包听演讲的人有着极强的号召力。对于这些学识渊博的人,依据什么来断定他们“急功近利、无法潜心研究”?

  还有媒体对专家忙于“赶场”甚是不满,笔者反倒认为这是好事。“场”多,说明市场有需求。一些地方政府、市场中介组织、各类企业等造这个“场”,是因为他们希望借高层次的专家的脑为社会经济发展出谋划策,也为自己“洗脑”,这是一种渴望发展与进步的表现。这个“场”对各方都有益,才会“愈造愈大”。事实也如此,经济学家的民间声音对政府决策、经济生活产生的影响是深刻的。前一阶段经济学家对当前经济是否过热的讨论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

  记得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曾出现了“星期天工程师”现象,当时不少人反对国有企业的工程师利用周末时间到乡镇企业打工,但由于市场需求旺盛,“工程师”们的活动又不违法,如何禁止?假如现在谁要再提出狠刹“星期天工程师”之风,肯定会遭到耻笑。也许再过几年,人们也会觉得“专家‘走穴’之风当刹”的提法太幼稚了。

  不可否认,“走穴”专家素质也是参差不齐,也存在滥竽充数现象。但不能因为有“南郭处士”就禁止所有的人“吹竽”。况且,在市场经济优胜劣汰机制作用下,“南郭处士”生存空间只能越来越小,那种与实践脱轨的“假大空”,必然遭到市场淘汰。

  可见,对合法、合情、合理、双赢的“走穴”,该疏该堵一目了然。我们现在需要研究的,是如何创造条件,为更多的专家走出“象牙塔”广开渠道,使他们传播先进知识和理念的渠道更畅通。结合实际,为己所用,应该成为各级政府和其他市场主体学习、消化专家声音的一种理性选择。(稿源:红网)(作者:青山)(编辑:杨国炜)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陈水扁“5-20就职”
巴黎戴高乐机场坍塌
飞人乔丹2004中国行
日本首相小泉二度访朝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中超 奥运男排落选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