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三好”不是竞争性目标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6日02:47 新京报

  观点交锋

  对于顾明远教授在上海教育论坛上关于废除“三好学生”评选的呼吁,郭之纯先生以《“个性化”不能取代“三好”》一文提出不同观点。他认为:“评三好学生是一项激励和导向性措施,推行这项措施,有助于鼓励学生追求完美的人格。至于顾明远教授所担心的:评选三好学生的数量少,会在心理上造成对其他学生的伤害———我认为这样的担心显见多余,假如这样的逻辑能够成立,则我们是否应该取消一切的考试,一切的竞争?”(5月25日《新京报》)在我看来,“这样的逻辑”是否能够成立,先要看这样的目标是否真为一个竞争性目标。

  德、智、体全面发展,当然是教育的目标,因此在价值上根本不可能否定“三好”。要反对的,只能是评选。在逻辑上否定评选,并不意味着否定“三好”的教育目标。因为教育并不必然地依赖评选。评选的结果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少数,但教育的结果肯定是多数的。把“三好”设为教育的目标,一点都不错;但把“三好”评选的结果当做教育的结果,则意味着教育失败———因为这个“结果”太少了。

  评选结果与教育结果在数量上的差距,完全是评选造成的,而不是教育造成的。有人把评选也当做教育,这是泛化教育的说法。我倒觉得把它看做面向教育目标的一种激励手段还是比较妥帖的。可惜这样的手段有其实践检验出来的弊端。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放弃一些可能产生弊端的手段,但是我们不能放弃教育的价值目标。如果认为放弃一种手段就是放弃目标,在逻辑上是混乱的。

  “评三好”的弊端不仅在于当选人数少,竞争激烈残酷,而且在于评选背景的行政化和评选结果的功利化。对一些功利化目标的竞争本身,是不能否定的。但是,德智体的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它本身不是稀缺性资源,因此在本质上不是竞争性的目标。只是在评选设计中掺入的一些稀缺性资源,使它看起来像一个竞争性目标。这是评选设计扭曲事物本质的问题。

  以一种功利化的诱饵刺激引人向善向美,这样的设计本身不是没有疑问的。因为对于学生来说,德智体全面发展,本身既是目标,也是吸引和刺激。获得它们,本身就是学生对自己的奖励。有些人可能认为这种获得因为没有与当下“实际的好处”挂上钩而难以把握。那么,一个民主评选的过程和结果应足以让学生得到自我肯定。而且,由于并不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所掌握的稀缺资源,这样的评选当然可以是没有名额限制的。多一点人被评上没有什么,哪怕它仅仅是“三好”。因为“三好”确实是普遍的价值。这种没有功利、没有权威的评选,比由教育行政主导的、以功利化的社会资源作为奖励的评选,我看更近于教育,因为他们至少可以看到:德智体这三种价值,是不分“校级”、“县级”、“省级”的,它们就在自己身边。马少华(北京教师)(来源:新京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陈水扁“5-20就职”
美英向伊政府移交权力
巴黎戴高乐机场坍塌
日本首相小泉二度访朝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2004年广博会官方网站
2004法国网球公开赛
中超 奥运男排落选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