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农民是这样转移的——渝水实施兴区强镇富民战略启示录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6日03:07 大江网-江西日报

  编者按党的十六大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指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全面建设好农村小康社会,当前最重要的是通过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大农民转移力度,以提高农业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水平,最大限度地促进农民增收。渝水区从本地实际出发,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做活转移农民这篇大文章,收到良好效果。

  渝水,农业人口43万多,占总人口近六成,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却高达2867元,居全省前列。有什么法宝?

  渝水,一座座亮丽的小城镇似串串珍珠闪耀赣中,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靠什么汇聚?

  走马新余市渝水区城乡,我们寻找答案。区长杨文英告诉记者,农业人口多,农民收入不增加,就不可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基于此,渝水提出兴区强镇富民战略,闯出一条以城镇化、工业化和输出劳务转移农民,实现改造农村,优化农业的路子。

  聚集产业 吸纳一批农民

  渝水的财政来源主要靠乡镇,工业发展的重点在乡镇。只有做大乡镇工业总量,才能更多地吸纳农村剩余劳力,也只有做强乡镇工业,提升企业效益,职工才能多拿工资。区里设立乡镇财政贡献奖,定死基数,确定增幅,增额全部返还,鼓励各乡镇跳起来摘“桃子”。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以招商引资为生命线,迎来全区新一轮乡镇工业大发展热潮。

  欧里是个只有1.77万人口的小镇,却是一个资源大镇,境内煤炭、石灰石资源丰富,镇里利用资源优势,在注重青山绿水、安全先行的前提下,引入民资和外资,发展黑、白、灰“三色”经济。现有33对煤窑、40多个石灰窑和22个采石厂。百余家企业吸纳5000多农民进企,100多先富起来的农民当上企业主,购买了小轿车,并进城买了房。良山镇和珠山镇依托新钢资源技术人才优势,大力发展“钢”字号工业及其配套产业。良山仅今年就新增企业35家,全镇工业企业已吸纳近4000农民就业,年人均收入9000元。一个个特色鲜明、凸显优势的产业群迅速集聚。全区企业今年新增农民就业近万人。

  服务城市 转移一批农民

  城市的发展,催生了许多新兴产业;城市的扩张及城市居民生活的新需求,给农民创造了许多致富的机会。渝水农民盯上了这条小康路。

  每天清晨和傍晚,在新余市出入城路上,涌动着自行车流和摩托车流。这是渝水近郊农民进城从事各种服务业。据统计每年有七八万人之多,并呈上升趋势。

  城南街道办事处依托地处城区的优势,发展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他们找准定位,不断拓展领域,办起服务城市和居民的各色产业,在服务中完善发展自己,已形成有竞争实力的农贸、餐饮、建材、五金、汽车修理、服装等市场或一条街。靠几百万元起家的东风村固定资产超亿元,目前正抓紧企业股份制运作,组建东苑集团,届时农民坐在家里也可以分红。罗坊镇利用便捷完善的浙赣铁路、高速公路和水运交通优势,组织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年贩运生猪6万多头,今年可达10万头;贩运肉牛1万余头;贩运花生米400万公斤。全镇目前有7000多农民长年加入流通大军,年贩运收入7000万元以上。这既活跃了城镇市场,增加了农民收入,又带动了地方农业产业发展。大量农民进镇谋生,又兴办起了商品街和农贸市场。观巢镇离市区只有五六公里路,他们瞄准现在城里人双休日往乡下跑这一潮流,提出打造新余市民旅游休闲后花园的口号,并积极谋划做大旅游产业。投资80多万元兴建以葡萄、枇杷、板栗园为主的生态农业观光园,投资建设以几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仰天岗森林公园和新余母亲河孔目江为主体的山水观光带;正在洽谈引资兴建有农家特色的餐饮一条街、休闲山庄等项目。去年这些风景点接待游人9万余人次,有2600多农民从事相关产业服务。

  跨区务工 输出一批农民

  成片成片的四五层高的楼房错落有致,整洁华丽的“深圳一条街”更让人称羡不已。车到姚圩镇,我们为这里农民的富裕而惊叹。镇领导告诉记者,是“打工经济”造就了姚圩的今天。3万余人口的姚圩镇,就有1.33余万人口出外务工。据统计,在深圳打工的就达7800多人。那里80%的洗车场,50%的蔬菜市场摊位,30%的环卫工作都被姚圩人“垄断”,在罗湖区春风路形成了“深圳姚圩一条街”,仅这一条街就聚集了4000余姚圩人。劳务输出,汇回的是钞票,拉动的是小城镇的发展。全镇每年外出务工收入达2亿多元。2003年底,全镇境内银行储蓄存款余额达2亿元,人均5600元。镇里采取措施,鼓励引导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加快小城镇和小康示范村建设。去年镇里新规划建设的长达1000米,拥有105户、155间店面,楼高四五层的“姚圩深圳一条街”,就是外出务工人员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的。如今的姚圩,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900多元,有85%的农民盖起了三四层的楼房,34%的村达到“四化”(地面硬化、亮化、绿化,水净化)标准小康村。大量剩余劳力输出,为农业发展开拓了空间。姚圩镇政府因势利导加快土地流转,涌现出100亩以上种粮大户16户,50亩以上种粮大户28户,土地流转面积达1.2万余亩。更为重要的是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了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全镇机械化使用率达50%以上,农业效益和农民种田收入大幅提高。

  据不完全统计,渝水区现有17万余人在外务工,其中姚圩、水西、水北、珠山、罗坊等乡镇出外务工人员均超万人。

  “打工经济”拓展渝水农民小康路;“打工经济”撑起渝水小城镇建设一片天。

  (李新科 刘小荣 大江网-江西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陈水扁“5-20就职”
美英向伊政府移交权力
巴黎戴高乐机场坍塌
日本首相小泉二度访朝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2004年广博会官方网站
2004法国网球公开赛
中超 奥运男排落选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