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平民梁晓声(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6日05:05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汪兆骞
梁晓声近影
  我们用汉语表达,我们搜索并记录一切成熟的汉语文学,于是便有了《汉语表达者》文丛。继《阿坝阿来》之后,又推出《平民梁晓声》。

  《平民梁晓声》收录了他早期的部分短篇小说。从中我们可窥视,在走上创作道路时,梁晓声的底色极富特色也极其沉重。他的早期作品习惯于在思想厚度上,大刀阔斧地表现他特有的冲击和激情。讴歌真善美,坚持理想和崇高。他喜欢用一种回忆角度在宏大叙事中来叙述历史,展示他的故事,表现对土地的眷恋,带着浓郁的温情与哀愁的美学情感,来表现他们那一代青年悲剧式的英雄主义命运。将这类作品冠以“平民”性,略显牵强,而为他赢得“平民作家”美誉的,应该是他取材于普通人生活,把当代社会最底层的人们的生活图景带进文学的那些作品。这是编辑者操作上的失误。晓声同意我的看法,但改名已来不及了。和晓声结为挚友已经多年。他为人耿介、坦诚、率直、热情,是当今文坛上具有冰雪肝胆踽踽独行的游侠。他的作品直面人生,披肝沥胆、大气磅礴,他忧时、忧势、忧黎元的激情,汹涌澎湃其中,“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古道热肠,使他在文坛口碑极好。已故原作协党组书记、评论家唐达成谈到晓声时曾称其人其文有“高怀观世壮气横天”之感。

  本世纪初,晓声将一部极富想象力的长篇小说《红晕》交给我。写的是“文革”期间,四个红卫兵被埋在千里冰封的岷山。34年后在科学家精心布置的环境中醒来,时间隧道把他们又重带到我们这个时代。震撼、激愤、反抗、逃避、挣扎、分化、困惑、茫然……小说出版后,受到读者的喝彩。不久,晓声和我应邀到太原去搞签售活动,等待签名的读者蜿蜿蜒蜒竟排了几百米。一签就是5个小时。晚上9时,我们又应邀到山西大学去演讲。偌大的礼堂被挤得沙丁鱼罐头一般,连窗台上都站满了人……

  几年前,由人民出版社《新华文摘》与“青岛双星集团”联合举办的“走向世界双星文学奖”评奖时,据电脑统计,钱钟书、巴金、梁晓声、陈忠实等得票最多。此奖以“创造出理想倾向和优秀作品的人”为参照标准,梁晓声获奖,是众望所归。

  在谈到创作时,他说,“我的确比别人刻苦些,我之所以能不断地写些文字,就因为我的兴趣比较少,我不喜欢旅游、笔会、宴会、泡吧和文人沙龙。我觉得这都不比我在家安静地读书写作更好。”的确,仅这几年他就陆续写出《黄卡》、《红晕》等多部长篇,十几个小说集及多部散文随笔集,还有多部电影、电视剧本。

  晓声有颗善良的心,是位重友谊讲情义的人。他恪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他登上文坛不久,老作家林予不幸身患绝症,得知此消息,旋寄出4000元,接济因花钱治病而经济拮据的老作家。早年,晓声初出茅庐刚刚闯入文坛,作为知名作家的林予先生热情地为这位晚生修改、推荐稿件。许多年过去了,已经成名的晓声,却一直难以忘怀长辈的提携和奖掖之情,他动情地说:“人有生死之界,感情无人为之界,我永远忘不了林先生。”

  在他寄钱给林予先生的同时,他曾向一位大款朋友发出呼唤,企盼这位阔人能省下几顿山珍海味及歌厅酒吧的开销,救助陷入困境的老作家。谁知直到林先生撒手人寰,那位阔朋友也未掏出一个铜子儿。对此,晓声忿然叹道:“金钱迷住了这类人的灵魂!”于是萌生创作《泯灭》长篇三部曲的念头。鞭笞金钱对人性的异化和戕害,正是这三部曲的主旨。

  晓声是一介书生,身体羸弱,却偏偏有关东大汉慷慨悲歌的遗风,疾恶如仇,常常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一年盛夏,在儿童电影制片厂北面的十字路口,有几个膀大腰圆的京城恶少,只因一个外地民工无意挡了他们的路,便不由分说,将其围在当中往死里殴打。麻木的看客们躲一旁冷眼旁观,任被殴民工苦苦哀嚎而无动于衷。就在此时,突然一声怒喝:“住手!”只见一个文弱的书生,手举木棒冲进重围,推开恶少,用身体护住被殴者。这群恶少先是一愣,接着打量一下对手,便一脸鄙夷地奸笑,正要撒野,但见书生双目怒瞪:“要文的,要武的,我都奉陪!”

  一脸的凛然正气,一身的豁出性命的虎威,几个年轻人目瞪口呆,接着就拔腿要溜。中年人用棒子一横:“向民工道歉,不然休想离开!”见此状,围观的人也来了精神,一起指责数落恶少们。看这阵势,恶少们乖乖地道了歉,灰溜溜地在众人的哄笑声中逃之夭夭。此公便是儿影厂副厂长的梁晓声。

  晓声现在是全国政协委员,每次开会他总要反映民意,履行政协委员神圣的职责。其实,很久以来,读者通过他的作品,就读出了他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血性,读出了他直面人生,为黎民疾呼的人格力量。他对民生国运的关切,体现了博大的忧患意识。在犀利理性的背后,有一颗宽厚仁慈的心。20年来,常有危难的读者,千方百计地找到他,向他诉说困难和不幸,他总是尽力去帮助他们。望着那些弱势群体的无助和痛苦的眼神,晓声总是眼圈红红的,他很内疚地说:“他们总是对我有太多的期望,其实我给他们的帮助是极有限的……”

  从穷困中走出来的晓声一直心系迄今仍未摆脱穷困的人,尤其是因贫穷而辍学的孩子。赡养年迈体弱的母亲,担负哥哥长年住院的费用,晓声的担子很沉重,但他还是多次为希望工程慷慨捐款。

  有位诗人云:“我看人总是以目光触其骨骼,若有金石之声,便引为知己。”综观晓声的道德文章,谁不愿引为知己呢!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4年05月26日 第七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陈水扁“5-20就职”
美英向伊政府移交权力
巴黎戴高乐机场坍塌
日本首相小泉二度访朝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2004年广博会官方网站
2004法国网球公开赛
中超 奥运男排落选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