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真情铸新岸(法制聚焦)(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6日05:37 人民网-人民日报
史良成院长在与小学生们交流。
  张涛 朱先明 颜明

  2次劳教,1次缓刑。在邻居眼里,王某好惹是生非,人人避之惟恐不及。受到歧视,王某也自暴自弃,动辄就与家人和邻里发生冲突,邻里关系紧张。“心病还得心药治”,今年3月,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法院的法官,从省城请来了医学心理专家。经过多次心理咨询和交流,王某变了,他不仅主动帮助五保老人挑水买粮,还参加了青年志愿者治安巡逻队,成了一名义务治安员。

  “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尤其是对失足青少年来说,有效的心理矫治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海州区人民法院院长史良成介绍完这起案例后高兴地对记者说。据介绍,为了对65名缓管免学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新岸业余学校”新增的一项教学内容,去年以来,海州区法院先后邀请了10余位省内外心理专家,到连云港来开展心理卫生知识讲座,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11年来,海州区法院的青少年维权活动,就是这么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今天。

  “新岸”带来新希望

  1993年2月,海州区法院成立了独立建制的少年刑事审判庭。4月就创办了对失足青少年进行延伸教育的特殊机构———“新岸业余学校”。11年来,海州区法院少年法庭共受理少年刑事案件207件464人,纳入新岸业余学校的186人,已有109人从这里走出,无一人重新犯罪。

  “青少年失足,我们既不能像普通的中小学那样敞开来上课,也不能把他们关在高墙电网下。”史良成介绍说,新岸业余学校,就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遵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精神,建立起与少年犯罪案件审判工作相衔接、强化延伸教育的教育管理体系。“关键就是对症下药。”

  于是,学法、懂法、守法,就成了“业校”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业校”一改呆板的法条教学,以案说法,结合学员的自身经历说法,让学员从中增长法律知识、吸取教训。1994年5月,在连云港青少年法律知识竞赛中,“业校”队在13支代表队中名列第三,一时为全市所瞩目。

  道德品质教育是“业校”课堂教学的又一重点。学员闻某赶时髦,把头发染成了金黄色。法官没有置之不理,也没有一纠了事。而是以此为契机,开展了一场美与丑的讨论,使一个普通的染发事件成为一次难得的教学良机。

  转变失足青少年扭曲的灵魂是艰苦而细致的工作,单靠课堂教育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业校”于是在校外开辟了广阔的课堂。麦收时节,组织学员到农村帮助孤寡老人、烈军属夏收夏种;节假日到汽车站、火车站打扫卫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雷锋;将学员与孤寡老人结成对子,让学员定期上门为老人服务……

  组织军训,磨练学员们的意志;重大节日,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员的爱国热情;以情感化,有目的的回访,从失足青少年的家中寻找失足的根由;与学校、工厂、街道、派出所建立立体的帮教体系,定期为失足青少年“会诊”,讨论新的帮教措施……11年来,经过“业校”法官们的倾情灌注,“新岸业余学校”成了远近闻名的“名牌”。

  学员杨某在学校时成绩不错,犯罪后一度消沉,对生活失去信心。“业校”的法官发现了他的优点,在耐心教导他的同时,鼓励他继续读书。杨某最终考上了大学。在给“业校”老师的信中,他感激地说:“新岸学校给了我新希望。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会带着老师们的嘱托,不断努力。”

  “基地”教我去维权

  是着眼于眼前的这100多失足青少年,还是放眼全市,主动去从源头上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海州区法院选择了后者。在总结“新岸业余学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海州法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工作前移,认真抓好在校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1998年4月,江苏省首家以在校中小学生为主要对象的“德与法”教育基地正式创办,同时开通了“青少年司法维权热线”。

  “预防青少年犯罪,首先必须在他们的思想上筑起一道强有力的道德防线。”在“道德”与“法律”之间,史良成这样理解:“法律的遵守必须以道德观的建立为前提。没有良好的道德作为依托,遵守法律可能成为一句空话。”强有力的道德防线,再加上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将有效预防青少年的犯罪。

  “德与法教育基地”首先在辖区内中小学建立。在此之后,海州法院又相继与连云区的西苑中学、海滨中学等中小学共建,将“基地”逐步扩展到全市。截至目前,海州法院已与22所中小学共建了“德与法教育示范学校”。6年来,他们共为这22所中小学上“德与法”教育课450余场,开设专题教育讲座120余次,听课的中小学生达到25万多人次。与此同时,“青少年司法维权热线”共接待来电来访560多人次,解答法律问题680多个。

  某中学女生刘某受到不法侵害后,由于法制观念淡薄,不知控告。在听了“德与法”教育课后,勇敢地检举了不法侵害者,依法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使在校的中小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有效地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是我们创办‘德与法’教育基地的一个重要目的。现在看来,我们的努力有了很大的成效。”史良成对此充满信心。

  这样一个数字或许更能说明“德与法”教育基地所起到的作用:自1995年以来,海州法院辖区内的在校生无一人犯罪,辖区内的青少年犯罪也呈逐年下降的趋势。1998年比1995年下降44.1%,1999年比1998年下降22.3%,2002年比2001年下降52%。

  “学校”送去无限爱

  13岁的少年李建父母离异后随母亲生活,多年来生父从未给他支付过生活费。后母亲下岗,无力支付他的学费,小李建只好辍学在家。这天,他冒着雨来到生父家中,索要生活费和学费。他的生父不但不给,还把他打了一顿,赶出门去。

  秋雨瑟瑟中,淋了一天雨的小李建来到海州法院状告生父。少年法庭的法官们了解情况后,当即赶到李建生父家中,对其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李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表示要主动承担起对小李建的抚养义务。看着小李建走进教室,法官们这才放心地离去。

  继“业校”和“基地”之后,海州法院还把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延伸到婚姻家庭案件审理中。他们依托“婚姻家庭学校”,对婚姻家庭案件当事人,采取集中教育与个别引导、思想教育与开庭审理、伦理疏导与个案说法等不同的形式,进行融情、理、法于一体的思想教育,引导当事人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和伦理道德观,从而化解了大量的婚姻家庭纠纷。

  史良成告诉记者,通过“婚姻家庭学校”的学习教育,当事人在态度上和以前相比,出现了“四多四少”:文明协商的多了,大吵大闹的少了;作自我批评的多了,埋怨指责对方的少了;冷静思考的多了,草率从事的少了;服从判决的多了,上诉的少了。

  据统计,几年来,“婚姻家庭学校”已经使246个家庭破镜重圆,132个离婚案件当事人理智地分手,促进了社会的安定。“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一个有效途径。一个美满的家庭是社会的健康细胞,带给社会的是和谐;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将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给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希望社会都来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和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史良成最后说。

  《人民日报》 (2004年05月26日 第十五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陈水扁“5-20就职”
美英向伊政府移交权力
巴黎戴高乐机场坍塌
日本首相小泉二度访朝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2004年广博会官方网站
2004法国网球公开赛
中超 奥运男排落选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