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树立新的立法观(法眼)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6日05:38 人民网-人民日报

  梁彦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的政治民主和法治建设具有指导意义。树立新的立法观,对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至关重要。

  由“身份”立法转向“行为”立法。法学家梅因曾提出,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现阶段中国的立法也存在着由“身份”到契约、由注重“出身”到不论出身重在“表现”的立法观念转变问题。身份是以当事人地位确定的,契约是以平等为内涵的。我国以往立法中,注重“身份”,淡化“行为”,典型的是企业立法。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的不同,我国制定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外资企业法、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近年来,全国人大的立法已打破所有制限制,制定了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等。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明确提出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有同等待遇。这一精神反映在立法上,就是由针对主体“身份”规范转向注重“行为”规范,使平等的精神,渗入到各项规范性文件中。

  由社会本位立法转向公民本位立法。以人为本反映在立法上就是以公民为本位,充分确认和保障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新的宪法修正案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其中,这标志着以人为本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宪法原则,意味着立法、行政、司法等公共权力的运作都应当以保障公民权利为基本理念,以尊重人的生存权、就业权、财产权、言论权等等为重要内容。过去的立法,注重以社会为本位,法律总是把个人的人格和权利附属于其所归属的社会团体,崇扬国家的权力而淡化个人权利;重公法轻私法;明确公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忽视私人财产的保护。

  由政府本位立法转向企业本位立法。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立法时往往赋予政府部门充分的权力和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对企业的限制性、禁止性、约束性规范,多于授权性、自主性和保护性规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立法以企业为本位,就是要给企业创造充分发展的空间,使企业有最大的竞争自由,让企业有充分的自主权。政府“法无明文不可为”,只能在法律规定的职责范围内从事活动,依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确定活动空间,要依法行政。企业是“法不禁止皆可为”,只要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或限制的事项,企业都可根据需要自主作为。

  由义务本位立法转向权利本位立法。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资源短缺,往往由政府通过计划配置的形式对企业和公民权利进行安排,立法时的义务本位倾向表现为法律的内容多是管理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和强制性规范。市场经济是自由竞争的经济,无论公民和企业,都奉行“法无禁止皆自由”的原则,拥有充分的权利,只要法律未明确禁止的事情,就不得限制其行为,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与此相适应,立法观念也必须由义务本位转向权利本位。可以说,以权利为本位是市场经济对立法的必然要求。

  由原则型立法转向操作型立法。法律规定得过于原则,实施效果就很难保证,许多法律、法规执行时,由于过于原则无法落实,如我国的《民法通则》仅156条,许多具体问题判案无依据,最高法院不得不搞一个200条的执行意见;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容易造成执法的随意性;增大了立法成本。这种层层“打补丁”的立法形式,又给法律冲突埋下了隐患。立法者不仅要制定出法律,而且要制定出高质量的法律,使法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法律的操作性强,有利于公民、企业知法、守法,有利于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严格司法,保障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由经验型立法转向超前型立法。以往我们在立法中,一般是将实践中较为成熟的东西上升为法律,成熟一个制定一个,成熟一条写一条。基本上是一种经验型的立法。发展市场经济,需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法律体系,特别是加入WTO后,需要“先立规则后办事”,立法观必须由经验型转向超前型。立法者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立法预测和规划。提高立法工作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人民日报》 (2004年05月26日 第十六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陈水扁“5-20就职”
美英向伊政府移交权力
巴黎戴高乐机场坍塌
日本首相小泉二度访朝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2004年广博会官方网站
2004法国网球公开赛
中超 奥运男排落选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