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快给“健康讲座”打打假(不吐不快)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7日05:22 人民网-人民日报

  前不久,一位朋友听了当地广播电台的“健康讲座”,其中的专家介绍了一种治疗高血压的特效药,便为老母买了两个疗程,过后并不见效,在专家“指导”下,又买了一些“巩固疗效”。然而,3个月过去,钱花了3000多元,老人血压不降反升,去找商家,早已人去楼空。朋友气愤地说,该给“健康讲座”打打假了。

  时下,打开电视机、拧开收音机、翻开报纸杂志,各种各样的“健康讲座”、“名医专栏”、“保健之窗”等栏目充斥着人们的耳膜、眼球,其中有不少虽然内容形式不同,但都有一个目标:推销“最新研制产品”、“特效药”。引得许多不明就里、治病心切的病人,经不住诱惑落入“温柔陷阱”。

  根据笔者了解,此类“健康讲座”有以下特征:一是头衔假。健康讲座的主讲人都被冠以“专家”、“教授”、“某主任”、“某医学大奖获得者”、“学科带头人”等头衔,并鼓吹已治愈多少疑难杂症,使多少人起死回生,获得了多少奖项。二是药价假。与医院和药店里的药品相比,一健康讲座的专家教授们推荐的“特效药”、“国家专利产品”的价格高得离谱。如某治疗肩周炎的药品,每盒才12粒,就要150元;某种治疗近视眼的药品,300元一盒,一个疗程三盒,按专家建议300度的近视眼至少要服用5到8个疗程,这样一个近视患者至少要花4500元。三是热心听众(观众)假。为增加节目效果,增强信任感,扩大影响范围,许多节目在开始前都安排了自己人充当听众或受益者。四是药物疗效假。与产品说明书和专家们介绍的疗效相比,许多患者服用后,却没有发现特效药物的“奇特疗效”,更没有“奇迹”发生,有的药反而加重了患者的病情。

  药品事关群众身体健康。有关媒体利用传播优势适时举办一些健康讲座,传播医学知识,本无可厚非,但如果打着健康讲座的旗号,却干着推销药品的勾当,不仅违反了有关法律法规,而且增加了消费者的精神和经济负担,甚至会耽误患者宝贵的治疗时机,殃及生命。因此,笔者借贵版呼吁各级药品监督、工商管理、物价等执法部门,要加大对一些媒体“健康讲座”的检查监管力度,对利用讲座牟取暴利者要重拳出击。同时,患者也要掌握基本的健康和药品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避免落入“健康讲座”之类的陷阱。

  江苏如东县 管宏图

  《人民日报》 (2004年05月27日 第十五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国企业家治理沙尘暴
湖南嘉禾沈阳拆迁
陈水扁“5-20就职”
美英向伊政府移交权力
巴黎戴高乐机场坍塌
美英联军虐待伊俘虏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飞人乔丹2004中国行
2004法国网球公开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