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企占长沙引进内资半壁江山(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7日10:04 广州日报大洋网 | ||
编者按:2003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首次提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宏伟构想。今年6月1日至3日,首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将在港、澳、穗举行。 为迎接这次盛会,本报派出采访小组,深入到“泛珠三角”各地采访。我们的目的,一是想看看,“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构想提出近一年来进展如何;二是想探究,“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建设中,省会城市能够发挥什么样的独特作用。从今天开始,本报推出“泛珠三角中心城市行”系列报道,敬请读者垂注。 经贸篇 长沙市经贸局局长杨懿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今中国最有活力的三角与珠三角都是属于板块经济。长沙正好处于两大板块之间,珠三角往北到了长沙,长三角往西扩张也到了长沙。如何利用周边的城市群,形成区域发展的功能,借力长三角与珠三角,吸引内外资,是长沙正在思考的问题。 引进内资粤企贡献很大 在杨懿文眼里,长沙有中部其它省会城市都没有的优势:“以长沙为圆心驱车1小时,可以到达湖南8个地级市,39个县级市,覆盖3900万人。在长沙的‘一小时经济圈’内,GDP占湖南的七成。也就是说,长沙拥有一个近4000万人的市场,这是中部其它省会城市所不能比拟的。” 在把目光投向外资的同时,长沙也把工作重点放在内资的引进上。去年,长沙市共引入内资270亿元,其中广东企业贡献很大。2002年,广东企业在长沙投资达25.67亿元,占长沙统计利用省外资金的41.85%,2003年达到63.02亿元,占长沙统计利用省外资金的49.68%,同比增长了145.5%。 去年投资项目112个资金63.02亿 2003年,广东在长沙的投资项目为112个,实际投入资金63.02亿元,实际到位一亿元以上项目21个。从近两年的投入看,投资项目逐步大型化、稳定化。2003年,广东企业对长沙的投资集中在第三产业,主要参与长沙旧城区的改造、公用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放等。杨懿文表示,目前长沙的房地产开发未成规模,仍然处于零星开发阶段,因此政府愿意支持广东著名的房地产企业成规模地进入长沙,推动长沙房地产业的发展。目前碧桂园、珠江投资公司对长沙的房地产业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具体项目正在洽谈。 除此之外,广东美的集团已经并购了三湘客车集团,目前双方已进入产权交易的最终事项接洽阶段,美的集团计划2004年投入4亿建设三湘汽车项目,五年内投入资金16亿元,计划在2007年美的汽车销售达20亿元。深圳总利公司投资长沙坡子街民俗民食商业街,总投资4.8亿元,现已到位1.7亿元,前期拆迁工作5月完成,预计明年4月对外开放;该公司还在长沙望城县投资印刷包装科技产业园,总投资达20亿元。 经验篇 “公司+农户”克隆到湖南 宁乡是刘少奇同志的故乡,长沙下属的一个县。在宁乡县回龙镇,有一家广东企业:宁乡广东温氏禽畜有限公司。这是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总公司,2001年在湖南省投资创办的一家一体化分公司。 在生产模式上,宁乡温氏禽畜公司完全“克隆”了广东母公司“公司+农户”的模式,由公司向养殖户提供鸡苗、饲料、药品和技术服务,保价收购,承担市场风险,养殖户则按照合作养鸡合同,承担饲养风险,目前参与该公司合作的养殖户达1400余家,辐射周边10个乡镇。 说起到外地创办企业的好处,该公司副经理赖伟青告诉记者,“如果固守在一个地方,像禽流感一来,企业就无法抵挡,但如果选择那些有投资前途的地方创办分公司,就可能会把企业风险降下来,东方不亮西方亮。” 在一般人眼里,企业之所以转移到内地,主要考虑的是降低成本。赖伟青认为,企业在转移内地时,像管理成本就不一定降得下来,还有像他们这一行业,饲料市场基本上是全国统一价格,内地也不一定就有优势,有些饲料还要从广东运输过来,交通成本算进去,费用会更高。“成本重要,市场更重要,关键看你的企业生产的物品,在当地是否填补了空白,是否有很强的竞争力。” 对此,赖伟青表现出了自信:我们公司+农户的模式,产供销一条龙,生产出来的产品有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内地许多地方为了招商引资,往往有当地主要领导亲自到广东来游说,并许以种种优惠条件。对此,赖伟青说,这在企业落户开初是非常有利的,但也要看到“说”与“做”之间的差距;此外,任何一个企业,要做起来,终究要靠自己,而不能完全依赖政府。 文化篇 湘粤才俊联手 创造近现代史 高高逶迤的五岭,横亘在湖南、广东两省边境,但它隔不断两地来往。 在湖南博物馆湖南历代名窑陶瓷陈列展室,很多展品来自醴陵。工作人员说,醴陵是明清以来继景德镇之后又一个著名的瓷都;它的兴起,与广东有关。1730年,广东籍商人廖仲威在醴陵设立制瓷厂,这是醴陵制瓷之始;光绪年间,醴陵发展成为10多平方公里的产瓷区。站在今天的立场,廖仲威堪称“泛珠三角经济区域”合作的先驱了。 今天,湖南学界仍然津津乐道的是孙(中山)黄(兴)这两个广东人、湖南人之间的亲密合作。湖南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刘云波说,没有孙黄,中国的近代史就会改写,孙中山是思想家,黄兴是革命实干家,两人可谓是“黄金拍档”。 刘云波讲述了几则孙黄交往史。1907年,有人要求罢免孙中山的总理职务,另举黄兴担任。黄兴坚决反对。1914年,黄兴乘船赴美考察。在旧金山他接到一些人来信,挑拨他和孙中山关系,怂恿他另行组党。黄兴气愤地回答:“领袖惟有孙中山,其他不知也!” 1916年10月31日,黄兴积劳成疾,与世长辞。孙中山闻讯后悲痛欲绝,第二天即发函海内外哀告黄兴逝世的消息。过去讣告多由死者亲属发布,而黄兴逝世的讣告则由孙中山单独署名发布。用刘云波的话说,湘粤才俊共同创造了中国近现代史。 小资料 近20年粤湘交往史 1985年,湖南率先在广东设立了办事处,并随后确立湘南三市作为与广东对接的湖南改革开放过度试验区。 1990年,湖南制定了“呼应两东、开放带动、科教先导、兴工强农”的经济发展战略。“两东”就是广东和浦东。 1991年,广东、湖南两省达成《关于建立长期经济技术协作》协议,奠定了粤湘紧密合作的基础。 1998年湖南建立了通往粤港澳的生猪“绿色通道”。 2001年湖南省党政代表团赴广东考察,提出湖南要成为广东四大基地: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产业转移基地、人才和劳务输出基地以及度假、休闲、旅游基地。 今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率广东党政代表团访问湖南,粤湘两地企业签订了98项经贸合同,金额达358亿元,掀起粤湘合作新高潮。(来源:广州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