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重庆让我激动不已”——美国自由撰稿记者罗恩·格卢克曼访谈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8日07:06 重庆晚报

  5月24日,美国三大新闻周刊之一的《新闻周刊》载文:《重庆,中国的芝加哥》,热情洋溢地介绍地处中国西部的重庆,通过采访众多专家,该文得出结论:“看好重庆的未来”。昨天,本报记者采访了该文作者罗恩·格卢克曼(rongluckman)。

  为什么会做这个选题?是出于自身对重庆未来的判断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他侃侃而谈:我是一个自由撰稿记者,大部分我采写的稿件都是来自我的所见所闻所想。几年前,我为《亚洲旅游》杂志写一个关于四川旅游的报道就去过重庆一次。“第一次到重庆让我惊异,这是一个与香港和我的家乡——美国旧金山一样的山城,美丽的山水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

  接下来的几年,他又来过几次,主要是采写关于三峡的报道,“每来一次,我都能感受到更多的激情和活力。”他说,重庆活力和发展势头更是让他难以置信。一年前,他把关于重庆的事情告诉了编辑们,并力促他们做这个报道——重庆是中国最令人激动的城市之一。

  关于重庆的这篇报道去年秋天就定下来了。去年11月,他再次到重庆,然后去香港采访了几个在重庆有投资的人士,后来又回重庆参加了一个招商引资洽谈会,采访了一些投资者、政府官员和一些商业界人士。最后写成了这篇报道。他说,《新闻周刊》对这篇报道非常感兴趣,并相信反响是积极的。

  “我的重庆感受,除了《新闻周刊》的报道外,我还撰写了另一个关于重庆旅游的报道,发表在最近的《丝绸之路》(编辑注:《丝绸之路》为港龙航空所办的一本杂志)上。”

  (记者 王洪波)重庆,中国的芝加哥

  每个月投入10亿美元,重庆会成为中国西部的明珠吗?答案可能是这样。

  尽可能快地加大投入:修公路,架桥梁,起高楼,扩机场。重庆的常务副市长黄奇帆自豪地表示:重庆每月烧钱10亿美元以上,而且没有底线。“我们将继续这么投入10年。”

  1997年,中国政府宣布成立重庆直辖市。到2010年重庆国际机场的吞吐量将达到现在的5倍,将近20亿美元的预算投入用于修建一个港口以发展长江水运。重庆范围内长江上有8座桥,重庆有8条铁路,到2010年底重庆还将有8条高速路通往全国各地。

  最近可口可乐宣布在重庆建设一个瓶装厂。而去年早些时候,福特汽车已经在重庆投资设厂,数年内投资规模将从1亿美元增加到10亿美元。这个汽车巨人在税收、选址等方面都得到了当地的支持。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中国区首席代表包崇侃(PatrickPowers)认为,正是当地政府的不懈努力最终使重庆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该商会近日做了一项独立和不记名的调查,在咨讯的获取、官员会见和办事程序繁简等方面,重庆都位居全国大城市前列。包崇侃相信,就像上世纪80年代的深圳和90年代的上海一样,下一个10年,也就是21世纪的头十年,重庆的发展也将势不可挡。

  香港大学的迈克尔J·恩莱特教授预测说,重庆也许不能像上海一样成为一个国际大都市,但仍然可以在成为区域贸易和制造中心方面取得成功。恩莱特教授将重庆比喻为美国西部的门户芝加哥。他说:“就像芝加哥永远赶不上纽约一样,重庆可能永远也赶不上上海,但她仍然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记者王洪波译自美国5月24日《新闻周刊》国际版)新闻人物

  罗恩·格卢克曼,美国自由撰稿记者,1991年至2000年在香港从事新闻报道,随后到北京。他为世界上许多知名报纸和杂志采写过各种报道。作品见诸《时代》、《亚洲周刊》、《新闻周刊》、《人物》、《财富》、《时尚》、《经理人》、《旅游和休闲》、MSNBC、《探索》、《萌芽》、《Mondo》、《悉尼晨锋报》、《南华早报》、《多伦多环球邮报》、《华盛顿邮报》和《华尔街日报》等数十家杂志和报纸。网络编辑:甘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国企业家治理沙尘暴
美进入恐怖袭击高危期
陈水扁“5-20就职”
美英向伊政府移交权力
巴黎戴高乐机场坍塌
美英联军虐待伊俘虏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飞人乔丹中国行全记录
2004法国网球公开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