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为实现宁波现代化建设新跨越而努力奋斗(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8日09:35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图为巴音朝鲁同志在市第十次党代会上作报告。
  巴音朝鲁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宁波市第十次代表大会,是进入新世纪我市召开的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动员全市共产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实现宁波现代化建设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代表中共宁波市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一、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全市人民在中央和省委领导下,万众一心,奋力拼搏,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大步迈进的五年;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扎实推进“四个突破”,建设大港口,发展大产业,构筑大都市,繁荣大文化,在一系列战略问题上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是经济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宁波大地充满生机活力,干部群众心齐气顺劲足实干,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

  ———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2003年生产总值达到1770亿元,年均增长12.4%;财政总收入达到330亿元,年均增长29%;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85亿吨,跃居世界港口第五位,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77万标箱,居大陆沿海港口第五位,增幅连续五年保持第一。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开工建设,一批高等级公路相继建成,集疏运网络进一步完善。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效益农业发展迅速,产业化步伐加快。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一批重大项目顺利实施,涌现了一批大企业大集团、知名品牌和特色产业。城乡市场繁荣,第三产业全面发展。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修编城市总体规划,拉开城市框架,顺利完成鄞州撤县建区工作,北仑、镇海、鄞州新城区和市科技园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启动建设,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旧城改造步伐加快,先后建成了月湖公园、天一广场、会展中心、三江口滨水核心区等一批重点项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环境建设和城市管理力度加大,大规模开展生态绿化建设,人均公绿面积达到10.6平方米,成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市和卫生城市。副中心城市和中心镇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化率达到55%。农村环境整治成效明显,城乡环境得到改善。

  ———改革开放全方位拓展。以产权制度改革、理顺劳动关系为重点的国有和城镇集体企业改革基本完成,民营经济活力不断增强。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加快转变,机构改革顺利实施,审批制度改革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各项配套改革有序推进。全方位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外贸出口达到121亿美元,年均增长28.5%,形成了千军万马闯国际市场的生动局面;五年合同引进外资102亿美元,实际到位51亿美元;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日益扩大。区域合作和对口帮扶工作取得新成效。

  ———科教兴市取得新突破。“一号工程”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总量占全市工业产值的33.8%,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以“两院一校”为重点的科技合作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教园区南区基本建成,北区建设顺利推进,全市高校增加到14所,在校学生从1.3万人增加到8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2%,基本建成我省高等教育副中心。素质教育扎实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成人教育有较大发展,先后荣获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市和职业教育先进市。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加大,培养引进了一大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人才。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277元和6221元,年均分别增长9.2%和5.8%。居民消费结构优化,教育、文化、旅游等支出比重逐年提高。住房条件改善,市区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从8.6平方米提高到17.1平方米,农村人均生活用房从37.6平方米提高到46.9平方米。城镇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覆盖面扩大,初步建立起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对欠发达乡镇、困难家庭子女免费义务教育制度,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

  ———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广泛开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先进典型,宣传思想工作不断深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市民道德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功能增强,90%的社区建成市级文明社区。文化事业繁荣,涌现出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优秀精神产品,有3件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广场文化、农村文化不断繁荣,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建设“三江文化长廊”,建成大剧院、音乐厅等一批文化设施。抗非典斗争取得重大胜利,卫生、体育、计划生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军警民共建和双拥工作有了新进展。五年来,荣获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双拥模范城等荣誉称号。

  ———民主法制建设有序推进。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加强地方立法、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认真贯彻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充分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做好侨务、对台、民族、宗教等统一战线工作,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实施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基层民主不断扩大。依法行政得到加强,司法改革深入推进,法制宣传和普法教育广泛开展。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经济犯罪和敌对势力、邪教组织的渗透破坏活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改进信访工作,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和发展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维护了社会稳定。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扎实开展“三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等教育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改进领导方式,领导班子建设不断加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了干部工作“六公开”制度,干部队伍的结构和素质有了改善。开展农村“三级联创”,实施“先锋工程”,连续四年抽调市、县、乡镇三级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固本强基工作。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推进社区、社团、机关、学校和其他领域的党建工作,党的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加强。全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开展了民主评议机关活动,组织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深刻汲取大要案教训,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各项改革措施深入推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大要案、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取得新成果,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

  五年的成就来之不易。这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在宁波的生动实践,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离不开历届市委打下的良好基础,离不开各民主党派、工商联、驻甬部队、武警官兵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的关心支持。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宁波市委,向所有为宁波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党的自身建设方面看:少数党员干部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对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认识需要不断深化;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不强,党员教育管理中还有薄弱环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依然存在,有些腐败现象仍较突出。从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看: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结构性、素质性问题尚未较好解决;水、电、土地等要素制约加剧,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增大,可持续发展任务艰巨;就业和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社会保障体系尚需完善,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还比较多,等等。对此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深深体会到,搞好宁波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把中央和省委的精神与宁波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牢牢抓住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解放思想,锐意创新,积极探索加快发展的新路子;必须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求稳定,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必须坚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广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激发各方面建设宁波的巨大热情;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心里时刻装着老百姓,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保证。我们要认真总结和汲取这些宝贵经验,并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把宁波现代化建设全面推向新阶段。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战略重点

  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纵观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新科技革命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成为主导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基本趋势,各种要素的大流动、国际资本的大转移,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放眼当代中国,全党全国人民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正满怀信心地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阔步迈进,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国经济正处于发展周期的上升阶段,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省委立足省情,审时度势,作出了“发挥八个优势,推进八项举措”的重大决策,要求宁波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深入实施“八八战略”中起到领跑和示范作用。这是对我们的殷切期望。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特别是近五年的快速发展,全市人均生产总值已经超过3000美元,经济、社会、文化正孕育着新一轮发展,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将快速推进,国际化、市场化将全面提升,同时各种新矛盾新问题也将进一步凸现,宁波的发展既有着良好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我们一定要树立起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忧患意识,用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审视未来,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努力谋求更快更好的发展,为全省全国现代化建设大局作出应有的贡献。

  今后五年是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极为关键的时期,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更加注重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快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步伐,努力实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跨越。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到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超过3000亿元,年均增长12%左右,人均达到6000美元,基本建成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确立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的战略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城市,各项事业依法管理和依法运行全面推进,人民群众参与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民主程度和法制意识显著提高;建设文化大市,建立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社会事业体系,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进一步提高,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公共服务体系比较完善,建成最佳人居城市,继续保持心齐劲足、稳定有序、安居乐业、文明和谐的良好局面。

  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必须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深化改革为主调,以贯彻省委“八八战略”为主线,在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上下功夫,在推进协调发展、整体提高上见实效。

  —————推进城乡联动。坚持把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之路,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规划,构筑现代化大都市,增强城市集聚、辐射和带动功能;建设城镇型新农村,促进农民职业和空间转移,形成新型的城乡产业结构和城镇体系;加快城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一体化,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切实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全面繁荣。

  —————推进产业联动。坚持产业立市,以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带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一产,提升二产,突破三产,形成一二三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力推进一批百亿项目建设,构筑环杭州湾产业带,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发挥优势,挖掘潜力,扩大规模,提升层次,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为先进制造业基地服务的能力;加大扶持力度,夯实农业基础,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

  —————推进港桥海联动。坚持以港兴市,抓住大桥建设和港口一体化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港口经济、大桥经济和海洋经济,形成互为依托、相互促进的联动格局。建设国际性大港口,进一步确立港口的龙头地位;发挥大桥拉动全市经济的“加速器”作用,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构建“大桥经济圈”,拓展经济腹地;开发蓝色国土,培育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市,使海洋经济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推进内外联动。坚持以开放促发展,进一步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国内竞争与合作。充分发挥对外开放的先发优势,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推进区域经济合作,主动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参与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努力扩大发展空间;加强对区域发展的规划和指导,充分发挥各地的产业特色和资源优势,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促进县(市)区经济错位和协调发展。

  —————推进生产生活生态联动。坚持可持续发展,把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建立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改善上,提高生产力发展与生态建设的联动效应,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双赢,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全面推进生态市建设,优化生产生活环境和资源配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增强人民群众建设生态市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联动。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社会发展和进步,切实把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实现经济社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发挥宁波的人文优势,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加快建设文化大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社会领域改革和体制创新,切实改变社会事业相对滞后的状况;疏导化解社会矛盾,规范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利益,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三、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必须围绕推进“六大联动”,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努力做好以下十方面工作。

  (一)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全局性。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强农业,支持农业,保护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结构优化、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强农业标准化、质量安全和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鼓励工商资本和外资投向农业,建立多元化农业投入机制。稳定家庭承包责任制,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加快形成农户专业化生产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的新型双层经营体制。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健全粮食安全体系。坚持以城市化、工业化带动农村现代化,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实施“百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培育现代农民。加快农民非农化步伐,力争五年内有50万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50万农村劳动力转岗转业。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建设农村新社区,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统筹推进城乡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户籍管理等制度,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造,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科学规划生产力和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发挥山海资源和生态优势,扶持发展绿色产业、特色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高度重视山区、海岛、革命老区的发展,扶持经济薄弱村,落实山海协作、对口帮扶政策,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促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

  (二)加快城市化步伐,建设现代化大都市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坚持高起点规划,全面拉开大都市框架。中心城区要进一步优化城市形态,完善功能布局。三江片要加快整合、改造、提升步伐,大力发展商贸、金融、文化等产业;东部新城要按照“百年大计、世纪精品”的要求,加快综合开发,建设中央商务区;加快北仑、镇海、鄞州新区和东钱湖旅游度假区、高教园区、科技园区等重点区域建设步伐;搞好慈城古县城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展现现代都市新魅力。余慈区域要利用地域优势,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业,形成产业发达的北部都市区。奉化、宁海、象山区域要重点发展海洋经济、生态旅游、特色农业、现代加工业等产业,增强生态涵养功能,形成区域特色产业带。完善市域城镇体系,注重特色,强化功能,形成一批自然景观秀美、人文特色鲜明的中心城镇。高标准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沟通环路、打通卡口、快速链接”的要求,抓紧建设轨道交通、绕城高速和区间快速通道;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完善供水供气、治污排污、防洪防灾、地下管网等设施,不断提高城市承载能力。搞好绿化美化亮化,优化城市环境,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依托海港、空港、信息港,加快现代物流园区建设,构筑区域性物流中心。以“一圈四带”为重点,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旅游功能,建设一批海洋、生态、江南水乡、古镇古村等特色旅游项目,提升一批文化品位高、影响力大的名胜景区,打响宁波旅游品牌。提高商贸、房地产等发展水平,积极培育楼宇经济和社区服务业,大力发展信息、会展、金融保险等以知识服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着眼高效能管理,加强综合执法,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完善“三级管理、四级服务”的城市管理体系,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三)发挥港桥海优势,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利用港口和海洋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大桥的带动效应,是增强全市综合实力、把握竞争主动权的关键所在。以集装箱为主攻方向,全力推进港口建设。贯彻省委加快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的决策,统一规划布局,加大岸线和陆域开发力度,推进金塘岛、六横岛联合开发和象山港建设,促进优势互补。抓紧建设北仑四、五期集装箱码头,积极培育航运市场,开拓远洋干线,建设大通关,延伸“无水港”,完善港口服务功能和揽货体系。加快集疏运网络建设,建成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甬金和沿海高速公路,实施甬台温铁路、杭甬运河改造、象山港大桥等一批重点工程,加快空港对外开放,形成以港口为中心,“一环六射”高速公路网为骨架,铁、公、空、水四路并进的现代化大交通格局,进一步拓展港口腹地,力争到2010年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000万标箱。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加快大工程大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及后续产业;积极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形成沿海沿湾沿路三大产业带,建设石化、造纸、电子信息、服装纺织、家用电器等基地。做大做强骨干企业,促进中小企业上规模、上水平,整合各类工业园区,集聚特色产业,培育一批名企、名品、名园。依靠科技兴海,推进海洋渔业结构调整,提高海产品深加工水平,大力发展海洋生物、海洋旅游等新兴海洋产业,不断提高海洋经济综合实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全面建设“数字宁波”。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互通互联、资源共享的宽带信息网络,发展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推进公共服务领域的数字化,加快经济社会信息化步伐。

  (四)深化改革,争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改革是加快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改革不停步,不断破除体制性障碍,率先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现代产权制度,健全产权市场,鼓励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相互参股,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企业管理机制创新。支持企业通过股票上市、优化股权结构等办法,不断实现资本扩张。进一步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完善扩大民间投资的配套措施,放宽市场准入,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消除所有制差别,加快民营企业制度、管理、技术和文化创新,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新飞跃。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出资人制度、资产授权经营责任制和资产经营监督机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改革投融资体制,培育资本、土地、信息等要素市场,规范和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加快事业单位改革,增强市场机制在社会事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设社会诚信体系,完善政府、企业和个人信用管理制度,努力打造“信用宁波”。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推进政府效能建设,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政府服务。构建公共财政管理体系,建立政府投资决策咨询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财政收入稳定、可持续增长的机制。

  (五)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以更加宽广的视野,牢牢抓住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机遇,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大利用外资力度,把引进外资与提升产业层次、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结合起来,重点吸引跨国公司、大企业、大财团投资,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拓展对外开放领域,拓宽利用外资渠道,支持企业探索证券化融资、收购兼并等吸收外资的新形式。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充分发挥我市民营经济发达的优势,努力在“以民引外”上取得突破。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扩大出口主体,推进工贸合作。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加快发展加工贸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加强国际创牌认证、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建立倾销与反倾销预警应对机制,加大外贸人才建设力度,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供良好服务。继续保持国家级开发区等重点区域在体制创新、产业升级、扩大开放等方面的先发优势,增强对全市开放型经济的带动作用。鼓励企业到境外办企业、建市场、搞园区,实现跨国经营,进一步壮大海外经济。全面接轨上海,在港口、产业、文化、旅游、科教、人才等方面全方位加强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依托上海,服务上海,促进发展。推进与国内其他区域的经济技术交流,加强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在能源、原材料、人才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提高对内开放水平。

  (六)建设生态市,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生态环境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从根本上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保障人民生活质量长久可持续的提高。编制实施生态市建设规划,依法推进生态市建设,扎实抓好“蓝天、碧水、绿色、洁静”四大工程,加强城乡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加快生态园区建设,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工艺。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抓好重点污染源治理,严格控制污染排放总量。加强对海洋、森林等资源保护,实施生态功能区和重点生态资源强制性保护政策。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推进生态公益林建设,加快建设沿江、沿河、沿路绿色走廊,不断提高绿化覆盖率。发展节能产业,在全社会大力开展节能活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高度重视解决生产要素瓶颈制约问题,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积极抓好要素资源配置的规划和建设。编制实施全市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推进重大水源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境外引水工程,基本缓解供水矛盾。抓紧在建能源项目建设,加强城乡电网改造和有序用电管理,尽最大可能满足生产生活用电。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保护耕地,严禁滥占耕地,加大土地整理和围涂造地力度,确保耕地总量占补平衡。完善综合防灾管理体系,提高城市整体防护能力。深化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七)加大科教兴市力度,构筑区域人才新高地

  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推进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知识创新。支持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和技术创新中心,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新生力量。继续加强与名校大所的科技合作,引进共建一批高水平的研发机构,扶持一批重点实验室、重点科研基地和孵化中心,推进产学研结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技术市场,发展风险投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质量和水平。改善高等教育结构,发展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加强与国内外大学的合作,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一批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多层次多门类专业人才。普及幼儿教育到高中15年教育,扩大“两免一补助”覆盖面,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积极发展社区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推进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建立开放式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城市。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支持和规范多种形式的社会办学,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推进区域性人才高地建设,突出抓好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党政人才三支队伍。抓住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加大激励力度,优化创业环境,加快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机制。发展人才市场和中介服务机构,完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机制,提高人力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加强党管人才工作,完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推进人才工作法治化,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努力提高人才工作整体水平。

  (八)切实关注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把扩大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推进劳动力市场建设,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开发公益性岗位,发展非正规就业,努力实现充分就业。扩大城乡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覆盖面,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企业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积极推进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做到应保尽保。健全社保资金多元化筹措机制,建立社会保障风险基金,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安全增值。妥善处理各利益群体的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序,使广大群众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加强公共卫生建设,重点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建立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疫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增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强化对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改善城乡居民饮用水质量,逐步实现饮用水源取自水库优质水。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监督管理,加大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推进普通商品房开发,建立完善廉租住房制度,进一步改善居住条件。加强扶贫帮困工作,完善政策,强化措施,切实解决弱势群体在医疗、住房、就业、子女就学等方面的困难,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坚持党员干部结对帮困制度,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发展慈善、助残、优抚救助等社会福利事业,在全社会形成扶贫济困、乐于助人的良好风尚。

  (九)推进文化大市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干部群众,在全社会确立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创新宣传思想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和机制,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提炼和弘扬宁波精神,引导干部群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名城内涵,加强对浙东学术文化等历史文化的研究,依法保护文化遗产,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深入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事业,提高精神产品生产能力,创作一批反映时代精神、体现宁波特色、深受群众欢迎的优秀作品,造就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名人名家。繁荣农村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和广场文化,扶持民间文化艺术,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文化品牌和产业集团,增强宁波文化发展的竞争力。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努力成为区域性文化交流中心。继续推进“三江文化长廊”建设,建成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完善体育设施,积极发展竞技体育。做好老龄工作和关心下一代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扩大创建工作覆盖面,提高城乡文明程度。

  (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集中精力把方向、谋全局、抓大事,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增进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共事,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推进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对台和侨务政策,加强与工商联和各界人士的团结合作,进一步做好“宁波帮”工作,凝聚海内外力量,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支持他们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发展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推进社区民主建设,加强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扩大政务、厂务、村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完善地方立法程序和机制,提高立法的公众参与度。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严格依法行政,加强执法监督,逐步实现政府机构组织和工作程序的规范化、法制化。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司法公正。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广泛开展普法教育,完善法律服务体系,提高法律服务水平。全面建设“平安宁波”,创新和推广“枫桥经验”,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落实维护稳定工作领导责任制,把握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新特点,加强信访工作,建立健全经常化、制度化的人民内部矛盾调处机制,努力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加强流动人口的规范化管理,构建适应大都市特点的现代警务机制,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经济犯罪和敌对势力、邪教组织的渗透破坏活动,坚决扫除社会丑恶现象。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监督和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对社会公共安全的防范,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国防教育,推进民兵预备役部队和人民防空建设,探索军警民共建的新形式,继续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增进军政军民团结。

  四、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宁波现代化步伐,关键在于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在新的发展时期,党所处的环境、肩负的任务和党员干部队伍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的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自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突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这个重点,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态度,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使各级党组织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富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成为宁波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

  (一)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干部。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项长期政治任务,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坚持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并与专题研讨、调查研究结合起来,提高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充分发挥各级党校的主渠道作用,抓好领导干部理论培训工作,使各级领导干部成为持久学、深入学的表率,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模范。围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本质要求,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认真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群众生产生活中的迫切问题和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学习贯彻的实效。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教育,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使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坚持做到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团结一心、踏实苦干。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增强党的团结和活力。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着眼于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努力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和风气。发展党内民主,拓宽党内民主渠道,完善党内情况通报、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切实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增强集体领导意识,进一步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和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听证制度,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坚持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把充分民主和正确集中结合起来,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协调、相互支持、共同推进全局工作的整体合力。进一步发挥全委会的作用,健全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制度,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完善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提高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为重点,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特别要选好配强党政正职领导干部,努力形成政治坚定、团结务实、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坚强领导集体。加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力度,及时把那些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考验的优秀中青年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注重选用有丰富工作经验、实绩突出和群众公认的各类干部。做好女干部、党外干部选拔培养工作。坚持把干部教育培训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加强以提高创新能力为重点、以胜任本职工作为目标的知识更新培训和相关能力培养,五年内把全体在职干部普遍轮训一遍。强化实践锻炼,鼓励和组织干部到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去工作,以丰富实际工作经验,提高领导能力。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坚持干部工作“六公开”,完善地方党委常委会提名和全委会票决制,进一步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建立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和用人制度,做到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领导干部辞职制和调整不胜任现职干部的制度,继续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改进干部管理办法,加强日常管理,防止和克服重选拔任用、轻监督管理的倾向。关心老干部政治和生活待遇,充分发挥老同志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积极作用。

  (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适应“四个多样化”趋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途径,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围绕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深化农村“三级联创”,深入推进“先锋工程”,继续开展固本强基工作,落实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切实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全面推进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农村各级党组织做群众工作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努力把农村党建工作提高到新水平。以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党建工作机制为目标,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达规范、创五好”活动,确保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正常开展活动,积极发挥作用。根据城市化快速推进的新形势,以服务群众为重点,进一步探索有利于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党建工作方法,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高度重视社团、中介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新领域党建工作,健全组织体系和工作网络,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抓好机关、学校和事业单位党建工作,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加强党员队伍和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完善流动群体、下岗和离退休人员中的党员管理办法,推进党员管理信息化,完善党员服务网络,拓展发挥党员作用的载体和途径,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更好地把各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五)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扎实开展“为民、务实、清廉”教育,切实解决依靠谁、相信谁、为了谁的问题,使广大党员干部牢记“两个务必”,始终做到勤政为民、干净干事。坚持联系群众的制度,健全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群众接待日、处理来信来访等制度。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大力精简会议文件和各种评比达标活动,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水平。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认真落实“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坚持有贪必反、有腐必惩、有乱必治,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加强党风政风建设,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狠刹“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之风。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建立健全民主监督的程序和制度,深化事权、财权、人事权改革,加强重大项目保廉工作,推进职务消费改革,加大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力度,积极探索和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消极腐败现象得到有效预防和治理,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

  同志们,新世纪新阶段赋予我们伟大的使命,550万宁波人民寄予我们殷切的期望。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把握发展规律,更新发展观念,不断提高驾驭现代化建设全局的能力和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定要坚持正确的政绩观,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始终坚持人民第一,对个人名利淡如水,视人民利益重如山,真正把实现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执着追求和根本目的;一定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把积极进取精神同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一切从实际出发,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以实实在在的作风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动员和带领全市人民,同心同德,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创造宁波的美好未来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国企业家治理沙尘暴
美进入恐怖袭击高危期
陈水扁“5-20就职”
美英向伊政府移交权力
巴黎戴高乐机场坍塌
美英联军虐待伊俘虏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飞人乔丹中国行全记录
2004法国网球公开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