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学习负担太重 生命不能承受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8日12:39 今晚报

  不到3个月时间,湖南省接连出现三名不堪学习重负的未成年学生不惜铤而走险,或纵火焚校,或服毒自杀以寻求解脱的事件。他们在给自己的人生亮出红灯的同时,也向社会发出沉痛的呐喊:“学习负担: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迷途校园,谁能为我们导航?”

  学习标兵饮药自尽

  5月20日,湖南省岳阳县毛田镇一所中学初一女生芳芳趁同学吃午饭时,留下一封遗书后在教室将自带的一小瓶农药一饮而尽。当闻讯而来的老师和同学想将她从死神的手中拽回时,遭到她的断然拒绝,最后不治身亡。

  花季少女为何义无反顾地走向不归之路?事件的起因十分简单:5月3日,她在家做数学作业时,有一道题不会做,父亲说了她两句,所以“下定了决心要死”。然而,简单的起因后面却隐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她在留给父母和老师、同学的遗书中这么写道:“你们一定想不通我为什么要自杀,因为学习负担太重。”“我很不愿意读书,所以我选择死。我想死了,比活着要好多了!”

  4月11日,湖南省华容县幸福乡一所中学的初三学生明明给父母和哥哥各留下一封遗书后也饮药自尽。“学习标兵”为何行此下策?人们很快从他的遗书中找到答案:“我只好选择这条路,因为我如果成绩不好,将来就没成就,就不能报答你们了。”

  时间再往回溯一个多月。2月15日凌晨,湖南岳阳县春风中学初三女生琳琳因害怕考不上县里的重点高中,父母会责骂她,在跳楼自杀不成的情况下,不惜纵火焚校,被公安机关抓获。琳琳的学校校长证实,她在校除了千方百计想从三楼往下跳以死逃避学习外,从无过激行为。她点火焚校也是选择在晚上教室没人的时候,动机也很简单:教室烧了,书不用读了。

  花样年华心灵“短路”

  花季学子,花样年华,究竟是什么原因将他们逼向绝境?人们在为他们扼腕叹息的同时,也为他们的行为找寻注脚。有人认为这是具有青春期叛逆特征的“个性出位”,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自我封闭无法独立摆脱的心灵“短路”……

  记者在深入采访时发现,因为平时与父母缺乏沟通,形成内向孤僻的性格,造成心理“短路”,当内心感到困惑时,他们也不愿求助于人,终于走向极端,酿成悲剧。

  “唯成绩论”害人不浅

  围绕孩子的极端行为,当地学校和家长也在反思,孩子的行为固然并不可取,但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也需反思。

  琳琳的母亲张女士说,琳琳在几姊妹中学习成绩最好,从小父母对她寄予厚望,要求也十分严厉。上小学时,有次成绩考得不理想,她将琳琳的手刺出了血,至今手上仍有疤痕。还有一年冬天,琳琳一篇课文没背下来,被她推到寒冷的室外冻了近两小时。她说,她以前老是这么认为,在这个成绩决定命运的年代,只要孩子学习上去了,其他都好说了。所以她一直要求琳琳要考上县里的重点高中,琳琳感到吃力想留级,她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明明学校的刘校长也承认,平时,因为学生学习负担较重,老师主动跟学生沟通的机会较少,学生更不愿主动来找老师,更没有告诉学生在遇到挫折或困难时怎么求助,不得不承认这是现行教育的一个缺陷。

  传授智慧点亮“心灯”

  不断出现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当地一些教育专家的关注。全国优秀教师、湖南岳阳楼小学校长阮惠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学校教育,我们不能只将眼睛盯在学生的成绩上,而要认真搞好对学生心理调试。换言之,我们不仅要为学生点亮智慧之灯,还要为他们点亮面对挫折和逆境的‘心灯’。”

  她说,毫不讳言,学生以学为主。但近年来,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极为普遍,这不仅表现在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学习内容过多,而且还体现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沉重的心理负担,这使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凸现。她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从小学开始,班主任应是一个很好的心理医生。

  她说,从目前的情形看,不管学校还是家长,往往只注重孩子的成绩等智力因素,对思想、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并不看重,这样往往会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导致恶性事件屡见不鲜。“这其实是现行教育的误区。”(注:文中三位初中生都为化名)(据新华社长沙5月27日专电)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国企业家治理沙尘暴
美进入恐怖袭击高危期
陈水扁“5-20就职”
美英向伊政府移交权力
巴黎戴高乐机场坍塌
美英联军虐待伊俘虏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飞人乔丹中国行全记录
2004法国网球公开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