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积极稳妥地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02日05:07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特约评论员

  刚刚结束的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部署了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这次会议和日前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了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原则和步骤,提出了“放开购销市场,直接补贴粮农,转换企业机制,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宏观调控”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对于加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符合我国国情的粮食流通体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搞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统一思想认识,准确把握政策,认真抓好落实,确保这项改革的顺利推进。

  1998年以来,从实行“三项政策、一项改革”,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到推进“放开销区、保护产区、省长负责、加强调控”的改革措施,放开销区粮食收购市场,开展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试点,我们一直在积极稳妥地探索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路子,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目前粮食流通体制还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近年来粮食生产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粮食供求形势发生了新变化。根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当前粮食生产流通面临的新形势,必须在总结经验、完善政策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步伐。这是建立健全粮食市场体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需要,是恢复和增加粮食生产,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需要,也是加强粮食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

  积极稳妥地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必须实现粮食购销的市场化和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粮食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这是改革的方向。为此,要放开粮食主产区的粮食收购市场和收购价格,进一步转换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一般情况下,粮食收购价格由市场供求形成。同时,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实现市场主体多元化,发展和规范多种所有制的市场主体从事粮食收购和经营活动,开展公平竞争。这是对原有粮食流通体制的重大突破,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粮食购销市场化,解决粮食流通体制存在的深层次矛盾,进一步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由于主产区粮食生产和销售对全局的影响很大,在放开粮食收购市场的过程中,当粮食供求发生重大变化时,为保证市场供应、保护农民利益,必要时可由国务院决定对短缺的重点粮食品种,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的政策。

  积极稳妥地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必须保护好种粮农民利益,调动主产区和农民种粮积极性。这是改革的核心问题。近几年粮食比较效益下降,种粮农民增收困难,是粮食生产下降的重要原因。抓住了种粮农民的增收问题,就抓住了农民增收问题的重点;调动了主产区和农民种粮积极性,就抓住了粮食生产的根本。这次改革坚持把保护农民利益作为出发点,并注重制度创新,转变对种粮农民利益的保护方式,建立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机制,逐步建立起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从而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意义十分重大而深远。因此,必须把建立和完善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机制、确保补贴资金真正补到种粮农民手上,作为这次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抓好落实。

  积极稳妥地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必须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从根本上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这是改革的关键环节。实现粮食市场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搞活粮食流通,促进公平竞争。但从我国的国情粮情出发,在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和价格后,还要继续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在粮食收购、掌握粮源、保障市场供应和服从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主渠道作用。国有粮食企业具有仓容大、网点多、设施先进、信誉较好等优势,有发挥主渠道的资源条件。同时也必须看到,在新的形势下,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只有加快改革,彻底转换经营机制,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才能生存和发展,才能担当起主渠道的重任。因此,必须妥善解决国有粮食企业的老人、老粮、老账等历史包袱,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面向市场,转换机制,主动服务,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实现从“计划主渠道”向“市场主渠道”的转变。

  积极稳妥地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是改革的重要内容。粮食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粮食生产和市场粮价的大幅度波动,会产生连锁反应,对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改革的历史经验教训说明,愈是放开,愈需要加强宏观调控。健全粮食宏观调控体系,完善调控制度和机制,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题中应有之义。在当前粮食供求形势发生新变化的情况下,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坚持粮食省长负责制,进一步落实好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健全粮食储备体系、完善粮食应急预案、保证粮食市场供应、加强产销协作等政策措施。当前,要做好即将开始的夏粮收购工作,调控运用好现有库存粮食资源,确保粮食供应不断档,粮价不暴涨。

  积极稳妥地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必须加强粮食市场管理,维护粮食流通正常秩序。这是确保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放开市场和加强管理,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把两者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既不利于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粮食市场体系的建设,也不利于粮食市场稳定和改革的推进。在当前粮食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尤其要把加强粮食市场管理,作为突出任务抓紧抓好,做到放而不乱、活而有序。为此,这次改革从粮食市场准入、监管服务、整顿秩序等方面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国务院颁布施行了《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目的就是为了给改革中进一步规范粮食流通秩序,保护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新的粮食流通体制提供法制保障。各地区和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在深化改革中加强粮食市场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履行职责,落实好粮食市场管理的各项措施,严格依法监管,维护粮食流通正常秩序,为改革的顺利推进创造良好的环境。

  当前,经济形势总体是好的,加强宏观调控和各项改革都在积极推进。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加上市场粮价回升,对促进粮食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国家粮食库存也比较充裕,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具有较好的物质基础。同时,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宏观调控实践中,我们也积累了成功的经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这次改革承前启后,是粮食流通体制的深刻变革,虽然改革的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任务繁重,但中央对这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高度重视,提出的改革目标明确,政策措施具体,配套办法比较完善,为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只要我们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坚持有利于粮食生产、有利于种粮农民增收、有利于粮食市场稳定、有利于国家粮食安全的改革原则,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求真务实,扎实工作,把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改革就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人民日报》 (2004年06月02日 第二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国企业家治理沙尘暴
AC米兰中国行
美进入恐怖袭击高危期
基地在沙特发动袭击
美英向伊政府移交权力
美英联军虐待伊俘虏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飞人乔丹中国行全记录
郑洁无缘2004法网8强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