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地方税收:助推江西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04日00:25 大江网-江西日报

  今年以来,江西省地税部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聚财兴赣,执法为民,大力开展“三个服务”学教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前四个月共组织地税收入38.3亿元,同比增长44.5%,增长幅度居全国地税系统首位。随着“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美好新江西”活动的深入开展,如何全面发挥地方税收职能,更好地服务于发展大局,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成为地税工作的新课题。为此,省地税局与省内部分专家,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爱孩子从这里开始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意乱情迷不妨颠鸾倒凤

  全面提升地税部门“三个服务”水平省地方税务局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既是推进江西崛起大业的必然要求,也是指导地税工作的根本指针。树立科学发展观,具体落实在地税部门,就是要做到依法治税、聚财兴赣、执法为民相统一,统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此,地税部门必须始终坚持“地税工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地税干部为纳税人服务,地税机关为基层服务”,着力提升“三个服务”水平,推动地税工作的全面进步,促进江西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地税部门实践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着眼点是要全面发挥地方税收的职能作用,提升地税工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水平,用新的思路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坚持聚财兴赣,增强地方财力的保障能力。地方税收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没有地税收入的增长,就没有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没有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就不能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财力保障。因此,地税部门任何时候都必须把组织收入工作放在第一位,保持地税收入的持续增长,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加快发展。近年来,全省经济的迅猛发展为地税收入增长提供了税源基础,地税部门应当及时跟进经济发展态势,在强化税收征管,堵塞征管漏洞上狠下工夫,把经济发展成效及时反映到地方税收上来。第一,把握税源变化趋势,完善税源监控体系,抓好重点税源、重点行业的管理,提高重点税源占地方税收的比重。第二,在税政统一前提下,坚持密切联系全省实际,针对税收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情况与问题,分税种、分行业创新征管办法,并落实到位。第三,理顺稽查与征管的关系,推进稽查体制、方式和手段的创新,积极探索“以查促管”的新路子,抓好重点行业的税收专项检查,加大查处涉税违法案件的力度,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促进全社会依法诚信纳税。——做到聚财有道,增强培植和壮大税源的能力。地方经济与地方税收,犹如“源”与“流”、“本”与“木”,源远才能流长,本固才能叶茂。地税部门要善于正确处理聚财与生财的关系,发挥税收政策的引导和调节作用,壮大全省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第一,依据税源状况合理安排收入计划,坚持依法征税,坚决防止和纠正收“过头税”的行为,绝不能一味追求税收收入数量增长而破坏经济的发展。第二,严格执行各项地方税收政策,运用税收杠杆,创造公平竞争的地方税收环境,促进各种经济成分竞相发展,推动不同类型企业上规模、创特色、出效益、增后劲。第三,强化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不到位也是收“过头税”的观念,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各项地方税收优惠政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用好、用足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及时地、不折不扣地将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尤其是要认真落实再就业和涉农税收优惠的有关政策,为就业、再就业和农民致富服务。——打造服务品牌,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应该看到,税收环境对地区竞争力的影响日渐显现,提高税收环境对生产要素的吸引能力始终是地税部门服务经济发展的前沿工作。首先,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通过制度创新完善地税部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考核机制,积极运用信息化技术改善地税管理结构和方式,再造地税业务流程,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服务型地税部门,以提高行政效率和纳税人的遵行成本。其次,是进一步优化地税部门的政务环境,地税部门要在去年政务环境评议评价良好成绩的基础上,坚持不懈地开展政务环境优化工作,扩大征求意见的渠道,深入查找政务环境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落实责任,狠抓整改,并着力从加强教育、健全制度、强化监督入手,抓源治本,努力构建优化政务环境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地税部门依法治税与依法行政水平。地税部门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广大纳税人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升地税干部为纳税人服务的水平,不断满足纳税人多层次的办税需求,切实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以内强素质为着力点,提升地税干部服务能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加快培养一批政治过硬、业务娴熟、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且具有不同专长的地税干部队伍,是提升地税干部为纳税人服务能力的首要任务。第一,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牢固树立地税干部“聚财兴赣、执法为民”的工作宗旨,把为纳税人服好务作为职责与义务。第二,加强地税干部的业务培训,通过与大专院校联合办学,采取脱产培训与在岗培训相结合、计划调训与自主择训相结合等方式,运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网络远程教育、培训、考试等手段,加强对地税干部政治理论、税收业务、信息技术以及财会、法律、外语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干部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地税干部为纳税人的服务由专业型向复合型的转变。第三,加强地税干部的廉政教育,坚持教育先行、标本兼治的工作方针,深化反腐倡廉的思想教育,健全廉政工作制度,强化对“两权”(行政管理权和税收执法权)的监督,提高干部防腐拒变能力,防止地税干部侵害纳税人权益行为的发生。——以深化征管改革为突破口,改进纳税服务手段。以信息化为依托的新一轮征管改革,是地税部门建立优质的纳税服务体系的必要途径。全省地税部门要以建设全国地税系统一流的信息管理系统为目标,大力推进征管改革,提升地税工作质量与服务水平。第一,利用信息化建设的成果,推行“一窗式”办税服务,将所有纳税人需要向地税部门咨询、受理、核批的操作性业务前移至办税服务厅归口管理,避免纳税人为同一件或同一类事多次往返地税机关;向纳税人提供网络远程申报、电话申报、银行网点申报等多元化申报纳税方式,开通各地12366电话特别服务系统,完善地税网站建设,向纳税人提供政策法规咨询与解答的网络服务,受理纳税人咨询、投诉、举报等事项,提供法律救济。第二,依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进一步清理地税部门的行政审批,依法精简涉税行政审批事项,下放审批权限,凡上级没有明文或明确要求的,尽可能地下放审批权限;确需保留的监督、检查权,尽可能地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第三,针对不同的纳税服务需求,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大力推行“延时服务”、“限时办结”、“假日服务”、“约请谈话”、“提醒服务”等个性化服务,开辟A级纳税信用等级纳税人、残疾人、下岗职工的纳税“绿色通道”,让广大纳税人在依法诚信纳税中充分享受现代税收管理快捷、高效、优质的服务。——以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建立融洽的征纳关系。加强地税文化建设,构建地税行业文明,以先进的文化来改造地税干部的思想,规范行为,是江西地税精神文明建设十年历程的重要启示。着眼于提高地税人的文化品位,在全系统继续广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精心设计载体,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丰富和发展健康向上的地税文化。突出抓好地税基层和窗口单位的精神文明建设,严格履行作出的“六公开、六不准”(公开税收政策、不准收过头税;公开评定税负、不准收人情税;公开执法程序、不准违规操作;公开处罚标准、不准乱查滥罚;公开服务内容、不准拖延慢待;公开廉政纪律、不准吃拿卡要)承诺,统一办税服务厅的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文明规范,营造争先进位、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树立江西地税人“依法治税、廉洁高效、笃信好学,勇于创新”的新形象,使窗口单位成为展示地税文明的重要场所,成为密切征纳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地税部门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加强机关的作风建设,提升地税机关为基层服务的水平,推进机关和基层的协调发展。——改进机关思想作风,拉近机关与基层的距离。强化各级地税机关干部的实践观念和群众路线的教育,使机关干部做到思想上尊重实践,感情上贴近基层,真正能够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树立科学的政绩观;要大力改进机关作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防止和纠正少数机关干部不深入基层,不了解基层真实情况,不关心基层疾苦,高高在上、脱离实际的现象,着力解决自身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密切机关与基层的联系,提高满腔热情为基层服务的主动性,时刻将基层的困难放在心上,将基层干部的利益放在心头,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基层干部群众的呼声,主动关心基层干部的工作生活,切实帮助基层解决办公场所匮乏、经费困难等问题。——强化机关制度建设,增强机关工作效能。进一步完善机关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通过细化和量化考核指标,把机关主要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把考核结果与部门、个人的评先评优、绩效奖惩挂钩。建立健全调查研究制度、公开办事制度、机关与基层挂钩联系制度、基层评议机关等工作制度,构建有效的民主决策、科学管理和监督制约机制,促使机关干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行真抓实干之举,增强布置工作和检查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减轻基层的负担,把各级地税机关诚心诚意为基层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地税机关的工作效率与服务水平。——切实关心基层建设,推进基层全面发展。基层是地税全部工作的基础。各级地税部门要认真按照基层“七项建设”(思想作风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征管体系建设、信息化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地税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以及“六好标准”(组织收入好、执法形象好、征管质量好、管理效能好、队伍素质好、基础设施好)的要求,推进基层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进程,不断夯实行政管理和征收管理基础;坚持人、财、物向基层的倾斜,特别是向条件相对艰苦的征收一线单位的倾斜,加快基层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基层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充分调动基层地税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基层成为加速地税事业发展的原动力。

  建立地方税收可持续发展机制井冈山学院院长、教授张泰城牢固树立并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引领江西地方税收可持续发展的指针。促进地方财力持续稳定增长地方财力既是地方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地方经济持续发展的保障。地方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地方政府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的能力和经济调控能力。因此,地方财力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地方税收稳定增长的基础之上。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地方税收稳定增长的源泉。一般而言,税收与经济的最佳关系,从静态上看,平均税负应相对稳定,从动态上看,税收应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即地方税收对地方经济总量(GDP)的弹性指数保持在接近于1的相对均衡水平。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要有动态财力观,避免主观性和功利性,做到应收尽收,同时也要避免竭泽而渔、寅吃卯粮,收过头税,确保地方税收、地方财力与地方经济保持持续协调发展。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克服了诸多不利因素,在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同时,以地方税收为主要来源的地方财力也保持了协调发展,为我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作用于经济。地方税收不仅是聚财的重要手段,更是重要的经济杠杆。税收调节经济的职能主要通过税收的自动稳定机制和相机抉择的税收政策发挥作用。税收的自动稳定机制表明税收政策具有自动调节经济发展的内在功能。相机抉择的税收政策使不同纳税人的税收待遇不同,为纳税人提供可供选择较低税收成本的机会,这也是税收发挥杠杆作用,调控、引导投资方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切入点。现行的分税体制把营业税、房产税、契税等税种列为地方税,表明第三产业的营业税等已成为地方税收增长的潜力所在,地方税收的增加主要依赖于第三产业的发展。因此,要建立和培植可持续增长的地方税源,关键要发挥税收的杠杆作用,逐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同时,进一步拓宽和培育地方后续税源,增强地方税收增长的潜力,把经济增长点转化为税收增长点。近年来,我省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地方税收优惠政策,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税收优惠政策一方面有效地引导了投资方向,另一方面,在税收优惠政策下形成的适度税收负担,也提高了企业的赢利水平,调动了企业投资创业,不断扩大再生产的积极性。此外,优惠的税收政策在吸引人才和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扶持高科技企业发展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树立向产业结构调整要税源的理念,要用活、用足、用好国家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地方税收优惠政策的杠杆作用,确保地方经济协调发展,使地方税收、地方财力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中得到持续增长。以人为本优化地方税收环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就是把人置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地位,把人的发展视为发展的本质、发展的目的、发展的动力和发展的标志,体现以人为本思想的良好经济环境已成为区域经济竞争的重要内容。良好的经济环境具体到我省的地税工作,就是要继续通过创新制度,规范管理,依法行政,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与过错追究制,严肃查处收“人情税、关系税”;继续全方面、多渠道地在我省开展“税务公开”活动,把税收定额核定、变更的依据、程序和过程置于社会各界的监督下,让纳税人参与评税,营造公开、公正的税收环境。地税部门要树立为纳税人提供多方位服务的理念。在税收实践中,不能光强调纳税人的义务,还应更多地尊重纳税人的权利。要按照便利和节省的原则,事事处处为纳税人着想,通过人性化的服务和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努力减轻包括办理纳税事宜的费用、时间耗费和心理影响等纳税成本,为纳税人的经济活动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形成良性互动的征纳关系。

  发挥“个税”作用促进社会合理分配江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刘汉屏征收个人所得税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目前,个人所得税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税制结构中最为重要的税种,既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又是调节经济和社会分配的重要杠杆。我国自1980年9月开征个人所得税以来,征收数额稳定增长,特别是近年更是实现连年高速增长。从我省情况看,2003年征收个人所得税近13亿元,比上年增收2.81亿元,增长率达到27.75%,列中部六省首位,增收额占地方税收增收额的17.4%,已经成为除营业税之外的第二大地方税种,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2003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1000美元的台阶,意味着社会价值观念、居民消费结构等都将发生重要的变化。但是,也应该看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性是我国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突出特色,主要存在三大差距:一是城乡收入差距大。1978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比为2.6:1,到2002年,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到3.1:1,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是1.5:1。二是区域发展差距大。我国既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东部沿海地区,也有中西部一些经济社会仍然十分落后的地区,而且到2003年底,全国仍然有2820万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其中我省就有90万人。三是居民收入差距大。据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调查显示,2002年,全国收入最高的1%人群组,获得了全社会总收入的6.1%,5%人群组获得了总收入的近20%,10%人群组获得了总收入的近32%。即使在同一地区,行业之间、阶层之间居民收入也仍然存在十分大的差距。面对居民收入差距如此大的社会现实,要实现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任重道远。为此,须立足于长治久安,立足于社会制度的进步和完善,立足于全社会科学发展,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等手段对其进行必要的调节。在各类调节手段中,税收手段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是人们对个人所得税寄予厚望的原因。从个人所得税本身的制度设置看,该税既能调节分配不公所带来的个人收入的过分悬殊,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又是促进社会协调发展所需要的有效率的制度安排。一个好的制度安排,还需要有一个好的实施机制。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大幅度增长的同时,在征收管理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比如调节不平衡的问题;高收入下的“高逃税”现象;行业收入差距的调节力度不够;征管效率和服务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等等。为此,除了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个人所得税法》外,税收征管部门也需要改进征管措施,提高征管效率。一是加强对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的征管。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税法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应当依法照章诚信纳税,高收入者也不能例外。税务机关要继续在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和规范收入分配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重点加强对一些垄断行业高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征管。客观地讲,在对一些垄断行业的征管方面,还存在许多漏洞,主要局限于信息掌握不充分、不全面,难以实施有效监管。为此,税收征管部门应进一步与有关部门搞好配合,强化稽查措施,堵塞漏洞。三是继续改善治税环境。治税环境的改善和优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当前,要继续抓好税法的宣传,促进税法宣传由过去重于形式向重实质效果转换,比如可与教育部门协调合作,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中小学建立税法普及教育制度,从中、小学生抓起,培养具有依法纳税意识的新世纪公民。四是将人性化管理融入税收征管,建立起完善的纳税人服务体系。如主动为纳税人提供税法咨询、寄送宣传资料、搞好与纳税人群体的公共关系等,进一步取得纳税人的理解和支持。随着征管方式的改革,征收机关也要尽快建立起更完善的申报制度,采取多种多样的申报方式,如由目前的上门申报、电话申报、电子申报,发展为网络申报与其他申报方式相结合,既有利于加强征收管理,又可以方便纳税人。要不断加大个人所得税征管力度,加快建立个人收入档案管理制度、代扣代缴明细账制度、纳税人与代扣代缴人向税务机关双向申报制度、与社会各部门配合的协税制度,建立个人所得税信息管理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逐步实现对个人收入的全员全额管理、对高收入者的重点管理、对税源的源泉管理,推动个人所得税工作迈上新台阶。

  运用税收杆杠化解“三农”难题省社联副主席汪玉奇从春天到夏日,江西大地掀起支持农业、促进粮食生产的热潮。从发展势头看,今年全省粮食总产增加10%、农民收入增加10%的目标是能够实现的。人们普遍注意到,省委、省政府在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方面,有效地运用了税收手段。省委、省政府宣布,今年农业税率下调3个百分点。广大农民对这一政策反应十分热烈,许多农民说:“现在种粮,合算了!”运用税收手段促进农民增收,体现了税收为国利民的本质,也体现了税收调控经济的功能。税收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一个极为重要的杠杆。它可以从总量与结构两个方面,保持经济的健康运行。从总量上说,政府提高或降低税率,可以影响需求的收缩或膨胀,进而达到需求与供给的平衡。从结构上说,政府对不同的经济领域实施有差别的利率,可以刺激或遏制某一领域的生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方式已经由直接调控转为间接调控,从而使税收这一杠杆显得更加重要。农业、农村、农民所构成的“三农问题”,是我们在实现江西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必须认真解决并不可回避的问题。当然,解决“三农”问题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种手段多种办法的组合。但可以肯定,税收在其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分析税收与“三农”问题的关系,从发展的角度看,主要集中在这么几个方面:———由于工业生产率提高的速度,大大地快于农业生产率提高的速度,因此,工业收益中总是包含着农业更多的技术创新的因素。从而,工业的比较收益总是大于农业,工农产品交换很难等价,农业与工业相比总是处在弱势地位。对此,必须通过税收来进行调节,以保护弱势的农业;——农业产业化是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的必由之路。如何把分散的、家庭型的企业生产单位组合起来,形成规模经营,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在这方面,税收政策的引导作用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减少农民,而减少农民又必须依赖工业化、城市化,只有形成充足的非农产业的就业机会,才能有效地把农业过剩人口从农村中转移出来。因此,对工业化、城市化提供税收优惠,同样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从上述分析出发,当前在地方税收工作中,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大力巩固农村费税改革的成果,决不允许税外加费,更不允许巧立名目,增加税种扩大税基。管住了这条底线,就管住了农民增收的基本保证;其次,落实好涉农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种植业、养殖业、饲养业、捕捞业“四业”人员的个人所得税,支持农民从事商贸业,支持外出打工农民回乡创业,支持小城镇建设,以税收为杠杆,促进工业化城市化;第三,强化税收征管。只有把应收的税源管住管好,增大财政实力,把“蛋糕”做大,才有可能对“三农”实行政策倾斜,使之繁荣富裕起来。(大江网-江西日报)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

热 点 专 题
中国企业家治理沙尘暴
美英向伊政府移交权力
关注2004年高考
美进入恐怖袭击高危期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孙燕姿全国巡回演唱会
AC米兰中国行
飞人乔丹中国行全记录
豫剧大师常香玉逝世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