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初三学生半途扔下“求助者”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04日04:01 新京报

  本报记者校园旁假扮求助者,多受冷遇专家认为,道德观念应跟上时代发展

  前言

  六一前后,本报记者分别模拟“崴脚路人”、“丢包路人”、“丢钱乘客”在学校门口、学生聚集的场所向未成年人求助。通过“样本测试”的方式体会了未成年人的或“关爱”或“冷遇”。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教授陆玉林说,“雷锋精神”、“集体主义”这些道德规范在现在的青少年身上仍然没有丢,只是表现的形式不一样。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给人的影响通常是以自我为中心,这是与时代所要求的竞争与强调个体发展造成的,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坏事。

  陆玉林认为,道德观念也应该跟上时代的发展。另有专家认为,新时代的德育教育在保持优良传统的同时,也应增加新的内涵。

  模拟事件1:“崴脚”路人地铁口求助

  老师告诫警惕陌生人

  6月1日中午及下午上下学时,本报一名女记者在宣武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门口模拟崴脚路人,向路过的中学生求助:希望学生将一个重约4公斤的行李帮忙送至150米外的地铁售票处。结果大部分学生拒绝了求助者,原因各不同。

  拒绝理由一:“警惕陌生人”

  12时10分,“我有急事!”一名打电话的男孩打量了女记者一下说,“我要去看病。”继续拨打着电话。“我实在走不动了,你就帮一下。”

  记者继续哀求解释自己实在无法走路急需帮助,而只占用几分钟时间,但这名男孩不住地摇头,不再搭理记者。

  当记者表明身份后,男孩有些不好意思。“主要是出于自身安全考虑。”这名初二学生说。“平常老师和父母都告诫要对陌生人提高警惕。”安全第一。“说完男孩就走开了。

  拒绝理由二:“临时有事”

  12时30分,一名男孩没有犹豫就接受了记者的请求,拎起行李走在前面。男孩自我介绍自己是该校三年级的学生,刚刚考完试。

  行李很重,走了大约50米,男孩显得有些吃力、步伐也渐渐慢了下来。到了一个路口,男孩停下将行李放在地上,手掌上行李提带勒出的红印清晰可见。

  “帮不了你了,我有事,同学叫我呢!”男孩表示同学找他有事,无法继续再帮助记者。男孩放下行李径直跑开了。

  记者追上男孩表明身份,男孩有些不好意思,但是仍然坚持表示临时有事,匆匆离开了。

  援助理由三:“举手之劳”

  15时30分,一对身着白上衣的男孩被拦住,他们爽快地答应了求助者的请求。稍矮的男孩拎起了行李,和高个子男孩有说有笑地向前走。两人说自己是附中初二的学生。

  走了50米左右,拎包的男孩有些坚持不住,高个男孩立即接了过来。对于记者的谢意,两人很有礼貌地说“没关系”。

  将记者送到地铁口售票处。记者表明身份后,两人很惊讶。“举手之劳,反正也顺路。”矮个男孩说。记者问“有没有想过是坏人骗你们”,两人都笑着表示,没有想这么多,“能骗我们什么呢?”他们反问。

  专家点评:初中生因为怀疑对方是坏人而拒绝提供帮助,并不能作为青少年缺乏道德的证据。

  在青少年中,不应该提倡以牺牲个体为代价的“助人为乐”,先考虑自身的能力,实际上这是种进步。

  模拟事件2:“丢钱”乘客向学生求助

  妈妈说,有人借钱一定回绝

  6月1日中午11点半,本报记者以钱包丢失需要乘公交车回家为由,在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门口向小学生借两元钱。6名学生中共有两人当场掏钱,其他4人拒绝。

  援助者一:“在校常借钱给同学”

  小温掏钱特别痛快,听完记者的叙述,只用眼角瞥了一下记者,嘴里嘀咕着:“坐公交啊,好吧!”没有丝毫的犹豫,翻出两张一元钱。记者亮明身份后向小温说了声谢谢。

  援助者二:“行善积德”

  5年级的小张在右手裤兜里摸出几张一元钱,随后又装了进去,“这钱是我要还人的,不能动,看看这个兜还有不?”在左手裤兜翻出一张5块的,“两块,还是给你那个兜的吧!”磨蹭了一会,他最后还是把钱拿了出来。

  他说,两块钱也不多,只要他身上带钱他就会给,“行善积德嘛!”

  拒绝者一:“有人借钱一定回绝”

  小吕一只脚撑地,坐在自行车上,不耐烦地说:“我身上没钱!”小吕的妈妈刘女士是专门来接孩子的,记者说明来意后,她立刻躲在了一边,妈妈说孩子辨别能力不强,分不清好人和坏人。

  专家点评:由于现在社会上类似骗取钱财的案例很多,家长都会做相关的教育。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首先要了解被帮助对象的情况,同时,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帮助别人,但传统助人为乐的美德也不能丢掉。

  模拟事件3:地上放钱包,内置失主资料

  “钱给我,包你拿走”

  6月1日中午及下午上下学时,记者将一个装有30元钱、若干记者名片及一张IC电话卡的钱包扔在宣武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门口,观察学生的反应。结果捡到钱包的人均没有按照名片上的联系方式寻找失主。

  捡钱包者一:“我还以为是我的呢”

  下午1时,一名只有七八岁的小男孩发现钱包后,捡了起来交给了奶奶。奶奶把钱包打开,抽出一张名片看了两眼,将钱包塞到随身的包,对小男孩什么都没有说,小男孩奇怪地看着奶奶。

  “钱包是我的。”记者指出。“你的?”奶奶看了看记者。

  “我还以为是我的呢。”从包里掏出钱包递到记者手里,尴尬的神情浮现在脸上。小男孩站在奶奶旁边有些糊涂了。

  捡钱包者二:脸涨通红低头不语

  15时40分,三名女孩和一名男孩走了过来,男孩捡起了钱包,停下来翻看并向四周观望,脸上的表情有些意外,三名女孩也围了上来。

  四人一同走进一家邮局,一名女孩走到柜台前办理邮寄业务。等女孩邮寄完东西之后,四人又一同走出了邮局。

  走到马路上,一辆出租车停在他们面前,记者急忙拦住出租车。“我想给失主打电话,但是没找到。”他说,见到钱包后他就想到要给事主打电话,但是找了一圈都没有找到电话,“邮局也没有。”他想先回家然后再和失主联系。

  “为什么不用附近的IC卡电话机打?”记者抽出钱包中的IC电话卡指着距校门口不过20米远的IC电话机问,男孩脸涨得通红,低下头不说话了。

  捡钱包者三:若无其事快速走开

  16时,一名高中生模样的男孩从校园走出。看到地上的钱包,他停下来迅速捡起,装进了上衣口袋,若无其事地快速走开了。记者急忙跟上叫住男孩要回钱包。“怎么证明钱包是你的?”男孩心虚地问。“里面有我的名片。”

  记者掏出工作证。男孩不情愿地打开钱包翻了一下,将钱抽了出来,“钱给我吧,包你拿走!”男孩的举动让记者有些吃惊。

  随即,记者询问男孩的姓名和班级,他用警惕的目光打量着,“问那么多干什么?还给你就得了。”将钱包扔给了记者走开了。

  专家点评:初中生拾到钱包后,不能苛求他们达到成人有时都达不到的境界。在加强对未成年人“拾金不昧”教育的同时,更要注意德育教育与社会的衔接。

  (点评专家中包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陆玉林教授等)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美英向伊政府移交权力
关注2004年高考
美进入恐怖袭击高危期
基地在沙特发动袭击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孙燕姿全国巡回演唱会
AC米兰中国行
飞人乔丹中国行全记录
豫剧大师常香玉逝世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