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相扑使者传友谊(特定)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06日04:26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薛原 于青

  6月5日下午,北京首都体育馆外,鼓声阵阵,20多面写着相扑力士名字的彩旗迎风招展。体育馆内气氛热烈,掌声、笑声、欢呼声不断。日本大相扑在北京的首场表演在这里举行。

  31年前,这样热闹的场面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也曾出现过。那是日本大相扑代表团首次来华公演。如今的日本相扑协会理事长北之湖敏满,当年还是代表团中一名19岁的“幕内”级力士,他也是唯一见证过两次中国公演的日本相扑界人士。如今的首都体育馆,面前依旧万头攒动,两鬓已见斑白的北之湖说:“对于本协会来说,能够履行友好大使的使命是倍感庆幸的事。为了不辜负中国人民的期待,我们将全力以赴投入,以惊心动魄的相扑表演来回报。”

  日本前首相、日中友好协会名誉会长村山富市介绍说,1973年4月,为庆祝日中邦交正常化,日本相扑代表团首次来中国访问并进行表演,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相扑力士的正装穿的是草鞋,周总理得知力士们要穿着草鞋登长城,担心不安全,指示有关部门立即按照每个力士的脚样赶制布鞋。中国的手工布鞋成了相扑力士登长城的实物纪念品。

  日中友好协会理事长村冈久平回忆说,1973年4月率领日本相扑访华团的团长是武藏川喜伟,他在北京与郭沫若先生见面时,两人紧紧握手、热泪盈眶,郭沫若连声用日语说“感谢”。后来了解到,郭沫若早年逃亡到日本时,住处与武藏川喜伟相邻。郭沫若当时受到警察监视,生活拮据,武藏川喜伟尽力从多方面给予关照。患难之交,久别重逢,两人激动不已。

  31年前曾接待过日本相扑代表团的国家体委干部蔡季舟说:“相扑选手都是大块头,饭量又大。那时的条件不比现在,为了接待好他们,还费了不少心思。结果,相扑手们都很高兴。”当年,相扑手们在北京游览了故宫、长城、颐和园和动物园———大熊猫对他们来说非常有吸引力。蔡季舟还提到,当时有一个中国人在日本练相扑,也在代表团中,相扑艺名叫“清之华”。

  这次的相扑代表团中,也有一名中国人,名叫吕超,他的相扑艺名是“仲之国”。吕超曾在北京柔道队训练过,练习相扑已有两年,目前的级别是三段幕上位,虽然还没有成为这次表演所要求的高级别的“幕内”力士,但对于一名新手来说,已是难能可贵。吕超在这次表演时担任现场翻译工作,他指挥一群七八岁的小孩子向力士们发起“挑战”。看着一个个小朋友向山一样的力士们冲去,观众席上传出一片笑声。

  记者走出首都体育馆时,遇到一位名叫小林小百合的女士,她在向身边两位素不相识的中国观众普及相扑知识,“现在横纲级的力士只有朝青龙一个人了,他是历史上第六十八位横纲级力士。”

  虽然小林女士的相扑知识不少,但这竟是她第一次在现场观看相扑表演。她说,在日本,虽然人们大多了解相扑,但不一定都会去现场。“我第一次在现场看相扑,就和这么多中国观众在一起,真是很高兴。”小林说:“中国观众很‘生动’。我觉得他们的喊声比日本的观众要大,大家一起为相扑手们加油的时候,场面真热闹。”说起中国相扑手吕超,小林女士还颇感遗憾,“我听说这次相扑代表团里有中国人,可惜他没有比赛。要是他能上场就好了,毕竟这是在中国啊。”

  小林小百合在北京工作已经有3个年头。能够让自己的中国朋友们了解日本的“国技”,她颇为高兴。这次,小林拉上了在中央民族大学工作的一对老夫妻———张庆宏和喻捷一起来欣赏。老两口看完相扑,马上和中国的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民间摔跤联系起来。“你看朝青龙的一个姿势,特别像敦煌壁画里的动作,”张庆宏说:“感觉相扑比赛的气氛挺庄严。”喻捷说:“相扑以前叫‘角力’,和农耕文化的仪式有关。你看相扑手们出场时的那些动作程式,就能感觉到。”兴致勃勃的他们还真看出了点门道。

  首都体育馆外,观众谈论最多的是意外的比赛结果———“大关”千代大海扳倒“横纲”朝青龙。许多观众聚集在相扑手们乘坐的大巴前热情挥手,相扑手们也微笑致意。对于车上和车下的人来说,今天这段经历,在日后回忆中,总会充满笑声与友谊。

  《人民日报》 (2004年06月06日 第一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国企业家治理沙尘暴
泛珠三角区域整合9+2
美英向伊政府移交权力
美国中情局局长辞职
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孙燕姿全国巡回演唱会
法网公开赛 NBA总决赛
欧锦赛 AC米兰中国行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