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生态建设又有新举措 西部防沙治沙成效显著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08日17:28 人民网 |
吉林省作为国家第二个生态建设示范省,在着手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同时,对吉林西部生态建设又有新举措。省人事厅、省编委批准成立了防沙治沙专门机构——吉林省荒漠化治理办公室,工作人员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并赋予荒漠治理相应职能。 吉林省西部位于科尔沁沙地东缘,属干旱半干旱地区。从植被类型上讲是森林与草原的过渡带;从农业生产类型上讲是农业与牧业的交错带;从土壤类型上讲,是世界著名的苏打盐碱地分布区之一。由上述特点所决定,吉林省西部地区是一个典型的生态交错带。这个生态交错带表现为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生物多样性的显现区,边缘效应的表达区,生态流的多发区,同时也是脆弱性与可恢复性并存的特殊地带。由于自然因素和长期的超负荷开发利用,该区土地荒漠化趋势日趋严重,主要表现为沙漠化、盐碱化和草原退化。荒漠化土地已达70万公顷,并且这种荒漠化趋势还在以每年1.4%左右的速度扩展。吉林省把西部13个县(市、区)荒漠化较为严重的26.6万公顷土地划归林业部门治理。他们根据宜草则草、宜灌则灌、宜乔则乔的原则,通过封、造、补、种、改综合技术措施,建设近自然的乔灌草复合植被。 从2000年开始在三个县试点,2002年扩大到8个县,2003年13个县全面铺开。三年来,国家和省级累计投资1.6亿元,到今年底将完成21.3万公顷治理任务。他们在林草复合植被建设过程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组织模式、产权模式、投资模式、经营模式、政策法规保障模式和工程技术模式。为了募集社会资金,他们启动了“百万亩荒漠变绿洲行动”,成立了荒漠化治理办公室和基金会,社会各界向基金会捐资赠款达1600余万元。 经过三年的建设实践,吉林西部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荒漠化趋势出现逆转,给当地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活动带来深刻影响。实施治理地块的土壤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生物量平均提高5倍以上,生物多样性得到明显恢复,出现了多年不见的隼、狐狸、丹顶鹤等珍稀野生动物,防风、甘草等野生经济植物也日益增多。吉林的林草复合植被建设从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出发,尊重生态规律,因地制宜,按照自然植被的生态位、生态序,选择了科学的治理模式,还原了生态建设的不可分割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