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期待重树赵树理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09日05:40 人民网-人民日报

  刘玉琴

  在名目繁多的奖项如雪片般飘来飞去时,山西近日重新恢复了赵树理文学奖。现在的评奖本来已经够多,多一个少几个无所谓,但这个奖因有了“赵树理”的名字,让人感到一种久违的亲切,产生一种热切的期待,多少显得有些与众不同。

  赵树理的名字已经跃出了抽象符号的层面。想起赵树理,眼前浮动的绝不仅仅是他的外表:高个子,黑瘦脸,一件黑袍子,一顶黑毡帽,腋下是抗日时期用过的黄布包,口袋里装着一根旱烟袋……想起赵树理,脑海里列队铺排的还有他笔下的“李有才”、“小二黑”、“三仙姑”等清新鲜活的人物形象,还有散发着麦草味的泥土的芳香。读完赵树理的作品,我们脑海里的画面可以连成线:赵树理走在家乡曲折的田埂上,裤管上挂满了露珠;赵树理推开老乡的家门,听得到老乡一声亲热的称呼:老赵!

  赵树理,以及赵树理的作品,无疑饱含着一种情感,昭示着一种方式,引领着一种方向。即便用现在的尺子来衡量,赵树理的创作也是十分合乎现在“三贴近”的要求的。其实,赵树理又何止是贴近,他本身就在“实际”之中,在“生活”之中,在“群众”之中。生活和艺术家之间、艺术家与乡亲们之间声气相应的血肉关系,凝成赵树理作品的精魂。

  因此赵树理文学奖的恢复,不单是一个奖项的重设,应是对文学植根生活的深切呼唤,对文学现实主义传统回归的重视与期待。熟悉生活,善于书写生活的作家,任何时候都会广受欢迎,可是现在这样的作家太少,他们大多漂浮在生活的表面。

  赵树理文学奖曾中断19年,此次恢复,有人认为是炒作。我们却诚挚期待它会重树赵树理的旗子,促动赵树理式的写作,把创作的根须在生活中扎深,更深。期待,同样是一种美丽。

  《人民日报》 (2004年06月09日 第九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北京传递雅典奥运火炬
美国前总统里根逝世
八国首脑会议8日召开
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
北京煤矿发生坍塌事故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美
2004北京国际车展
孙燕姿全国巡回演唱会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