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石油,搅动世界的黑色幽灵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1日09:07 南方日报

  放眼当今世界无休无止的摩擦和冲突,为争夺石油而起的外交角力、军事威胁、政权更迭等不一而足。仔细地剖析世界石油资源的储量、产地、控制权和运输要道等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当前石油供应形势,从而更好地理解大国纵横捭阖、小国左右逢源、跨国公司见缝插针的根本原因和动机,也有益于我们更好地维护我国的石油安全。

  油荒?恐慌!

  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机,愈演愈烈的中东地区武装冲突,最大限度地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虐囚、绑架、爆炸……每天,这里都有丑闻和惨剧,占据全球报纸的头版头条,充斥电视的黄金时段。近半个世纪以来,“动荡不安”、“风云变幻”,是人们描述这一地区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

  而引得中东各派势力血腥厮杀、欧美列强悍然入侵的东西就是石油。眼下的中东不绝于耳的流血冲突,说穿了其实就是各国因“石油相思”而导致的“血色迷狂”。进入20世纪以后,石油的开采和利用使得石油在世界能源中跃居首位,成为世界经济的“血液”。世界第四大石油公司戴维斯公司的第二任掌门人格雷格对石油的重要性是这样阐述的:“所有根本性的变革,从工业革命到今天的信息革命,其基础皆是能源。如果没有了能源,电脑又能干什么?现在整个世界依靠石油才能运转,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掌握了命脉。”

  因此,国际石油价格的涨落牵动着世界的每一根神经。6月2日,纽约商品交易所石油期货价格涨至每桶42.45美元。尽管在欧佩克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作出适量增产的决定后,油价有所回落,但总体而言,目前的油价仍处于海湾战争以来的历史高位。美国一些经济分析师和国际问题专家指出,一旦油价突破每桶45美元,新一轮石油危机将不期而至。届时不仅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将严重受阻,国际间围绕石油资源再分配的战略竞争也将再度白热化。

  与此同时,最大产油国沙特阿拉伯日子也不太好过。最近一个月之内,沙特连续两次遭受恐怖袭击。继西北石化工业城延布发生恐怖枪击事件后,东海岸石油重镇胡拜尔又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武装袭击与劫持人质事件。能源专家们警告,沙特的动荡局势将使国际石油市场雪上加霜。更有人断言,动荡不安的中东局势引发了石油市场的惊涛骇浪;而失衡的石油市场,反过来在很大程度上扯动着世界安全的“神经”;石油恐怖主义将成为未来左右国际油价的重要因素。

  从目前情况看,恐怖袭击事件并未对沙特的石油输出造成多大影响,但国际石油市场对于中东石油设施的安全却产生了无法排解的疑问。有人甚至认为,近期的石油价格波动其实和市场供需关系不大。所谓的“油荒”根本就是杞人忧天,说到底,还是因为人们对于恐怖分子袭击石油设施的恐慌,再加上石油期货市场上利欲熏心的投机商推波助澜,才将石油价格哄抬到了离谱的地步。

  美国媒体也分析称,布什政府主导的反恐战争蔓延全球,使原本在阿富汗和欧洲一些国家躲藏的“基地”组织成员失去了安全感。于是,他们纷纷聚集到沙特,企图将攻击目标转向沙特这个全球最大的产油国,以扰乱世界石油供应。而随着中东石油供应风险加大,石油期货市场上的掮客们看到了发横财的机会,纷纷“人为抬高”石油需求行情。今后一段时间,如果恐怖袭击警报不能完全解除,油价将居高不下,每桶30美元的行情基本上将成为历史。一旦产油区再有风吹草动,油价甚至还可能挑战每桶45美元的警戒线。按照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预测,如果油价果真攀升到了那一步,不仅美国经济复苏的步伐将放缓,全球经济也会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

  放眼当今世界无休无止的摩擦和冲突,为争夺石油而起的外交角力、军事威胁、政权更迭等不一而足。仔细地剖析世界石油资源的储量、产地、控制权和运输要道等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当前石油供应形势,从而更好地理解大国纵横捭阖、小国左右逢源、跨国公司见缝插针的根本原因和动机,也有益于我们更好地维护我国的石油安全。

  来去 石油的分布与流向

  石油是上天恩赐给人类的一笔宝贵财富,但上天并不是公道地对待世界上每一个地区。这种被称为“现代社会的血液”的神奇液体,在地球上出现的位置总是显得那么神秘莫测:狂风巨浪的北海、中东酷热的沙漠、阿拉斯加寒冷的冻土、还有拉丁美洲那蛇蝎横行的丛林……

  石油从哪里来?

  据英国石油消耗分析中心评估,世界石油的总储量约为19000亿桶。各地区石油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中东地区占世界可开采储量的68%,其余依次为美洲、非洲、俄罗斯和亚太地区,所占比例分别为14%、7%、4.8%和4.27%。

  中东地区有着世界上最大的油田群,它虽然仅占全球陆地面积的5%,而石油储量却占68%。全球前五个石油储量最多的国家都集中在该地区,分别为沙特阿拉伯、伊拉克、阿联酋、科威特和伊朗。某些小国(如科威特和卡塔尔)可以说整个国家就坐在大油田上。仰仗这些大油田,中东各国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石油生产和输出国。这一地区的石油不但储量大,而且质量好、埋藏浅、成本低,每桶仅为3美元(而中国约为10—16美元)。所以无怪乎大毛拉会带着虔诚的穆斯林,面对浩瀚无边的大漠欢呼:“这是真主给我们的恩赐!”

  从近20年看,拉美是石油储产量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这一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2%,以剩余可采储量算,年均增速达6.57%,居全球首位。主要是集中在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阿根廷、墨西哥和巴西等国。这些国家近年来陆续发现大油田,但是由于其中某些国家政局动荡,阻碍了油田的开发和利用。

  环里海各国的巨大潜力已经为近些年的发展所证实,人们认为它很有可能成为第二个中东。据美国能源署估计,原油储量约为500亿—1900亿桶之间。其中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近海水域的储量比较丰富。

  非洲有较好的石油地质条件,油气蕴藏丰富,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超过774亿桶。但在历史上,非洲经济落后、战乱频仍,勘探基础薄弱。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平曙光的到来,非洲“大象”开始走出丛林,将成为21世纪储产量快速增长的地区。

  石油流向哪里?

  美、欧洲和亚太地区构成了世界石油消费的大三角。德国石油行业协会最新一期公报材料数据显示,美国是第一大石油消费国,年消耗9亿吨,其中进口原油超过5亿吨,其次分别为日本、中国、德国和俄罗斯。

  由于产油区集中在中东、里海、拉美和西非等远离主要消费国的地区,使得世界性石油供应和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分离。因此,世界石油运输通道的齐备和畅通就显得极为重要。基于世界石油运输线,中国、伊朗、土耳其、新加坡、埃及、巴拿马等国正日渐成为世界石油运输的关节点。

  在管道运输方面,中国是俄罗斯向东亚、东南亚输出石油的重要渠道;伊朗是向南亚输出石油的必经之地;土耳其是中亚石油通往欧洲的中转站;格鲁吉亚和巴基斯坦等国的周转作用也在不断增强。

  在海运方面,目前世界上超过3/5的石油贸易量都要通过海上油轮运输。海上运输的关键地带是7大“咽喉”水域,分别是曼德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以及俄罗斯油气出口港口。

  争夺 谁主宰世界石油市场?

  石油是现代工业的动力和资源支持,毫不夸张地说,它与黄金同样重要。它就是黑色的金子、黑色的血液、现代文明繁衍的引擎。因此,石油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足以决定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经济的兴衰,总是牵动着企业巨头和各国领导人的神经。纽约石油期货市场是世界油价的中心,在那些变幻莫测的石油价目表后,是谁在主宰着油价的涨落呢?

  世界石油市场的大管家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

  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于1960年,拥有11个成员国,分别是阿尔及利亚、委内瑞拉、尼日利亚、科威特、利比亚、伊拉克、卡塔尔、阿联酋、沙特、印尼和伊朗。它们的石油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全球的78%、40%和55%。该组织宣称致力于石油市场的稳定与繁荣。因此,为使石油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利益都得到保证,它实行石油生产配额制。如石油需求上升,或某些产油国减产,它将增加产量,以阻止石油价格的飙升。为遏制石油价格下滑,它也有可能根据市场形势减产。

  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立标志着石油资源国不再是一盘散沙,它们凝聚成一股重要的力量对世界石油的产量和价格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石油不仅作为资源,而且被当作一种遏制性武器,成为阿拉伯产油国与西方强国较量的重要砝码。在1967年的“六日战争”和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期间,欧佩克旗下的海湾成员国通过石油禁运和提高油价等方式,制裁了在战争中支持以色列的美国、荷兰等国。突如其来的原油短缺令不少石油消费大国丧魂落魄,即使是石油生产大国的美国也感到自身难保。当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基辛格感慨道:“有史以来,还没有一个由弱小国家组成的集团能够迫使占人类绝大多数的其它国家的人民如此戏剧性地改变生活方式,而遭到的抗议却如此之少。”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石油勘探的进展和替代能源的出现,该组织目前走到了危机四伏的地步。从内部看,它早已不是铁板一块,各成员国出于私利,经常超“配额”生产和出口,导致“配额”的约束力大不如前。从外部看,其它地区新开采的油田大量出现,非欧佩克产油国的力量日益壮大,不断摊薄该组织的市场份额。而美英等强国对其成员国采取分化瓦解,使其相互猜忌,从而在石油政策上很难达成共识。

  世界石油市场的主宰者

  ——呼风唤雨的跨国石油公司

  虽然世界石油资源绝大多数分布在发展中国家,但它们大多没有资金或技术将其开采出来,并运往各个消费国去。跨国石油公司才是世界石油市场的真正主宰者,它们几乎垄断了全球石油生产与销售市场,不但控制石油资源,而且恣意操纵国际市场的石油价格。

  跨国石油公司通过举办合资企业、独资企业、收购等方式积极渗透到世界各主要产油国,特别是那些新兴的产油国,控制这些国家的油气田。跨国石油公司的能力还表现在控制着油气资源的运输管道和运输船队。运输环节畅通是石油产业盈利的根本保证,也是石油产业得以延续的重要途径。

  此外,它们还通过交纳税收、经济补偿、贿赂等种种办法影响所在国政府决策,甚至以不正当的手段干预所在国的内政,从而最大限度地谋求经济利益。尤其是在一些非洲国家,跨国石油公司成了国中之国,所在国政府不仅对其业务状况不能知晓,而且也很难管理其人员及所在区域。

  布什家族的石油战争

  20世纪初以来,自从石油被用于现代工业以来,人类对石油资源的依赖程度日益严重,几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各个工业强国为了攫取石油,更是不遗余力,甚至不惜使用武力。于是,石油,这种又黑又粘的东西在带来滚滚财富的同时,也引得烽烟四起、战火燎原。回顾世界近代史的历次重大战争,有哪一场不与石油--这个被诅咒的财富有着或多火少的关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偷袭珍珠港和德国的“蓝色计划”,都可以算是因石油而发动的战役。

  而近十余年间爆发的两场海湾战争,则更是因“石油相思”而导致的“血色迷狂”。每天,翻开报纸、打开电视,伊拉克乃至整个中东地区的惨剧都占据着显著的位置。伊拉克战争烽火带来的余波似无终日,而导演这惨剧的布什就是冲着石油来的。

  美国仅有世界5%的人口,但石油消费量却占全球石油消费量的1/4,其中2/3以上依赖进口。伊拉克是海湾地区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石油资源大国。但掌握伊拉克政权的萨达姆却敢于挑战美国在海湾的利益格局,悍然入侵科威特,企图将其石油资源归为己有。以往和关系友善、暗中提供了大量军火的老布什却翻脸不认人,“义正辞严”地率领多国部队将伊拉克军队赶出科威特。如果说“除暴安良”是美国政府发动第一次海湾战争的出师表,那么震慑日益离心离德的阿拉伯各国,全面控制海湾地区的石油资源则是老布什的幕后战略,是他作为前德克萨斯石油企业家的职业本能。

  同样以石油生意起家的小布什在上任伊始就大谈美国的“能源危机”。在遭遇“9·11”恐怖袭击之后,美国政府以“打击恐怖主义”为旗帜,全面摧毁了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造成对中亚地区的军事占领,并借机为美国修建一条里海--阿富汗--巴基斯坦--阿拉伯海的油气输送管道提供了安全保障。

  2003年3月,在没有获得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小布什政府又一次兵发海湾,终结了萨达姆政权在伊拉克的统治。小布什敢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其目的显然是为了消灭美国在海湾地区的绊脚石,一个由美国扶植和控制的伊拉克新政权必将会在石油供给方面惟美国的马首是瞻,美国对海湾地区石油资源的控制将达到历史性的高度。

  关注 我国石油资源现状

  2004年春节前后胡锦涛主席的非洲之行,最为外界瞩目的是中国拓展石油来源。加蓬、埃及和阿尔及利亚无一不是石油输出国。而在此之前,胡锦涛先后对俄罗斯、中亚和澳大利亚的出访,能源合作也始终是日程表上的重要内容。

  而在这一系列现象的背后,是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由一个石油自给国变为了一个石油进口国,而且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我国的石油困境

  据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10年,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将增长1倍,到2030年中国每天将进口石油1000万桶,几乎与美国目前的石油进口量相当。

  目前,中国正面临着改革开放以来最困难的能源紧缺。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即使按比较慢的消费增长速度预测,到2005年,中国石油供应缺口将达到8000万吨。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中国对石油的进口依赖程度从1995年的7.6%增加到32%。到2020年,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可能接近60%。国际先例显示,当一个国家的石油年进口量超过1亿吨时,往往会被迫动用外交、经济或军事的手段来保证石油安全。

  积极拓宽来源及所获成果

  一段时间以来,中东成为我国最主要的石油进口渠道,仅2003年中国进口的8000多万吨石油中,就有70%左右来自中东地区。这中单一渠道无法保障我国的石油安全。特别是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势力迅速膨胀,对中东石油的控制力进一步加强。

  为谋求摆脱对中东的过分依赖,中国政府积极拓展石油资源的获取渠道,现在重点对象包括俄罗斯,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中东和非洲的苏丹、利比亚,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和缅甸,以及拉丁美洲的委内瑞拉。

  目前,我国积极拓展石油资源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胡锦涛主席访问非洲三国期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分别同埃及和阿尔及利亚签署了有关合作文件,涉及勘探、开发、老油田改造管道和炼厂建设等多方面。2003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还与俄罗斯最大的石油企业尤科斯公司签署了中俄原油管道原油长期购销的合同。据称,这是中俄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石油供应协议。另据俄罗斯塔斯社的消息,俄罗斯铁路部门计划未来每年向中国的原油出口运输增加至3000万吨。

  本版撰文:聂寒非 图均由新华社发

  制图:黄育明

  (图表略,详见报)

  图:

  半个世纪以来,苏伊士运河终于为埃及人民所掌握,但它依然是各国政治、军事力量进行全球角逐、争夺石油资源的演兵场。

  世界石油分布走向图。圆点为石油输出国,箭头为石油输入国。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雅典奥运圣火全球传递
美国前总统里根病逝
八国首脑会议
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美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