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1日14:54 大华网-特区青年报

  一份特殊的缘

  杨造伦1938年生于上海,1972年在安徽肿瘤防治办公室工作,从贵池回到了合肥。此时的杨造伦已是一个34岁的大青年。夏金娣也出生于上海,在安徽医学院一教研组工作。

  1972年秋,夏金娣的丈夫姚先生去世。自此,夏金娣就带着两个小孩孤零零地艰难度日,那时,老大3岁,老二才1岁,生活的重担可想而知。

  1977年5月,经组织领导介绍,杨造伦认识了夏金娣。1978年6月,经过一年的相处、相知,杨造伦和夏金娣的感情已经发展到水到渠成的地步,于是,他们正式结合了。婚后,杨造伦决定集中精力把夏金娣前夫的两个孩子培养成人,自己不生孩子。为了不影响孩子的成长,减少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夏金娣就让两个孩子跟她姓,大儿子名叫夏杨,小儿子名叫夏书军。

  激励继子成栋梁

  对于两小孩的教育,杨造伦和夏金娣观点非常一致:总的原则是用欣赏的表达去鼓励,但很少当面表扬。在谈及与两个孩子的相处时,杨造伦认为自已不仅仅是父亲,还是他们学习上的老师,更是生活中的朋友。所以,小哥俩有什么要求,都愿意跟杨造伦说,只要不过分,杨造伦总会尽量满足,这让小哥俩在同学中很有“面子”。小哥俩很争气,学习成绩在年级始终名列前茅,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杨造伦认为,对孩子进行体验式吃苦教育,对完善一个人的人格是很有必要的。于是,他又给孩子制定了一个体验吃苦的计划。这年暑假,杨造伦单位里有处基建工程开工,他让夏杨去工作队帮小工拉板车,又安排老二夏书军到打铁铺去锻炼。通过这种体验式吃苦,两个孩子既锻炼了身体,也培养了品德,更锻炼了意志。

  1989年9月,小儿子夏书军考入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1994年本科毕业后,分配在安医附院当了一名内科医生。而大儿子夏杨于1993年9月考上安徽大学法学院研究生,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

  因两个人都有服务期的限制,兄弟俩就相互鼓励,说等服务期满就一起考博,并在工作之余开始积极备考。

  1997年6月,服务完3年的夏书军考上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硕士研究生,2000年硕士毕业后,又申请到了享受全额奖学金的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分子药理学的博士研究生。而夏杨也在服务完5年期限后,于2001年6月考入中国政法大学,攻读中国法制史博士学位。

  一份特殊的牵挂

  夏扬在去北京读博士前,把自己用的一台电脑留在家里,还特地教妈妈学会了操作电脑。从此,老两口开始用E-mail与两个儿子交流。杨造伦因患过脑梗塞,不宜长时间看屏幕,于是两人进行了分工,杨造伦负责草拟邮件的底稿,夏金娣负责打字、寄发。

  如今,每天吃过早饭,66岁的杨造伦老人就会与老伴夏金娣一起,坐到电脑桌前收发邮件。邮箱里每天总会有两封新邮件,一封是在中国政法大学读博士的大儿子寄来的,一封是在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读博士的小儿子寄来的。两个儿子向二老问安,讲述各自一天的学习情况、生活感受。杨造伦和老伴一遍遍读过后,再着手回复。小小键盘,凝聚了老两口深切的思念和期盼。

  三地邮件,每天不断。不了亲情,历久愈浓。

  杨造伦和他家人的故事渐渐传开了,感动了许多人。在日前第四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评比中,杨造伦一家和献身航天事业、永攀科技高峰的杨利伟、张玉梅一家等共10个家庭荣获了“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称号。(高祥业)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雅典奥运圣火全球传递
美国前总统里根病逝
八国首脑会议
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美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