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适应信息化战争改革战役后勤指挥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5日08:17 解放军报

  张世良

  信息化战争不但改变了传统的战役指导理论、战役样式、战役战法,也改变了战役后勤保障理论、保障内容和保障方法,传统的后勤指挥体制、指挥内容、指挥程序、指挥手段、指挥方式、指挥调控等,都要在变革中弃旧扬新。战役后勤指挥应充分关注时效性

  信息化战争更加强调“先发制人、以快制胜”。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运用“快速决定性作战”,强调在对手作出反应、作出决策之前迅速行动,在短时间内以最有利的方式解决冲突。为此,美军作出了许多看似反常和冒险的做法,如:原计划空袭开始时间与地面行动之间相差9个小时,后来地面行动反而比大规模空袭提前了15个小时。在地面,机械化部队不顾翼侧暴露、后勤拉长、供给中断、孤立突出等兵家之忌,以每天150公里的速度快速向前推进。新的作战思想与武器装备高效化的结合,导致后勤指挥时限明显缩短,工作量大与时间紧的矛盾、后勤活动滞后与作战需求急迫的矛盾加剧;在几乎没有临战准备时间的情况下,正确分析判断情况,果断定下保障决心,搞好军兵种及军地之间协同,完成应急保障力量的抽组和投送等后勤保障活动,呈现出显著的应急性和时效性特点。改革战役后勤指挥方式势在必行

  信息化战争使战役后勤指挥协调控制更加困难,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指挥空间扩大。信息化战争战役作战空间不但已由平面、单维、线式的战场,发展成立体、多维、非线式的信息化战场,呈现出陆、海、空、天、电、网六维一体的发展趋势。特别是网电一体战,比现有的任何作战样式都具有更大的作战空间。与此相适应,保障空间范围将在前沿与纵深、正面与侧翼、外线与内线等各战场全方位展开;由地下和水下、地面和水面,以及低、中、高空,进一步扩展到外层空间。后勤指挥空间的扩大,进一步导致后勤决策与计划、保障信息掌握与处理,以及保障活动协调与控制等指挥活动的难度增大。二是指挥动态加剧。战役后勤不仅机动范围广、距离远,而且机动速度快,转移次数多,以往那种按照既定决心、基本不变地组织后勤保障行动的局面已不复存在;作战中的许多不确定性,要求战前的决策和计划要随时变更。三是指挥任务增多。战役后勤指挥员不但要充分兼顾陆战场、海战场、空战场,乃至太空战场和电子战场等各方面的需要,而且要在越来越广阔的立体战场空间内运筹、计划和组织后勤保障活动,需要处理的信息量之大、关注的因素之多、顾及的方面之广、调控的任务之重、协调的工作之复杂,将是前所未有的。

  面对信息化战争的挑战,传统的战役后勤指挥方式,已不完全适应信息化战争战役后勤保障的需要。固定的指挥机构生存系数下降,难以发挥整体合力;过分强调高度集中指挥,容易束缚下属的主动性、创造性。为此,要有效控制、全程驾驭信息化战争战役后勤保障活动,就必须以大手笔改写后勤指挥方式。战役后勤防卫指挥应有新对策

  信息化战争已模糊了前方和后方的界限,呈现出前后方浑然一体的特点,后勤系统的生存能力面临严峻挑战。首先,在各种高技术全时空侦察网覆盖下,后勤目标极易被发现和遭攻击。其次,在各种自动化程度高、杀伤威力大、命中精度高、活动半径大、突防能力强的高技术武器打击下,被发现实际上就意味着被摧毁。再次,瘫痪后勤系统、遮断后方运输线具有越来越重大的战略意义,后勤系统自始至终成为敌方打击的重点目标。第四,以信息威慑、信息遮断、信息污染和信息欺骗为主要内容的“软打击”,是信息化战争重要的作战方式,后勤指挥系统易遭敌破坏和毁伤。

  一般说,在机械化战争时期建造的后方设施,防护等级低,抗打击能力弱;后方信息网络脆弱,抗软杀伤能力弱;后方目标固定,设施特征明显,易被敌方识别;自身防卫力量少,缺乏独立担当战役后勤防卫任务的能力;物质条件不足,缺乏过硬的防护手段和技术,难以适应防卫作战任务需要。这些因素进一步动摇传统后勤生存的基础,战役后勤指挥必须以新思维选择新的策略。战役后勤指挥体制需要适时调整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信息技术革命,不仅给军队后勤提供了大量的决策工具与指挥手段,而且大大提高了对各种后勤装备物资的远程投送能力,产生了一系列新的保障思想和模式,后勤指挥体制面临新的选择。一是信息技术的全面介入和指挥控制战的产生,改变了传统的指挥与保障关系。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使战役后勤指挥主体依托全军信息网,能及时掌握部队需求、后勤资源、保障状态等情况,从而可对战术后勤甚至单兵、单车进行实时实地的控制,做到以“信息流”控制“物流”和“人流”,实现后勤指挥和保障效益最大化。同时,由于C4I系统、计算机病毒、逻辑炸弹、精确制导武器等信息兵器的广泛应用,使得未来的主要作战形式变为以电子战、心理战、战场欺骗和作战保密为主要内容的指挥控制战,后勤防卫任务更加艰巨。我们只有对旧的后勤指挥体制予以改革,才能适应这种变化。二是信息化指挥手段改变了后勤机关内部的决策程序和上下指挥程序。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上级的许多决策可以越过军、师、旅,甚至军兵种的界限,直达“用户”,而不需要一层一层地逐级传递;传统的长条形、树状后勤指挥体制将由网状指挥体制所代替;后勤指挥机构内部,以物资、卫勤、运输和技术为中心的业务部门,可能让位于以信息加工和信息管理为中心的信息部门,军队后勤指挥系统的功能,将由直接控制物力为主变为直接控制信息为主;计算机屏幕将成为后勤指挥员实施保障与判断情况的工作平台。所有这些工作的运转方式、指挥关系和操作程序的变化,要求各个后勤指挥机构内部的业务部门重新设计。

  军队结构调整变化急需构建相应的后勤指挥体制。信息技术革命和高技术局部战争促使各国都在选择精兵合成的改革之路,军队总兵员的减少和海、空军力量的加强,军、师、旅的小型化和营级部队的合成发展趋势,快速反应部队、特种部队、直升机部队和战略、战役导弹部队的增加,使得后勤指挥体制的类型更多、结构更复杂,领导部队实施保障的任务也更艰巨。(解放军报2004年06月15日第6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河北邯郸6-3矿难瞒报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
雅典奥运圣火全球传递
美国前总统里根病逝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美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