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转型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5日08:33 光明日报

  伍麟

  20世纪70年代以前,环境心理学的研究还是个空白。70年代以后,针对环境问题的心理学研究大量出现,同时相关学术杂志、组织和人员也陆续发展起来,环境心理学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应该承认,以往环境心理学的研究较集中在个体和人际间的分析,考察关于环境的认知和态度,对环境的客观物理特性进行测量和操作。总体上关于环境问题的心理学研究仍然滞后。

  以往环境心理学研究隐含了一个理论预设,即个体与环境相分离,坚持人类中心主义的指导思想。这与西方认识论长期坚持主客二分,价值取向上又崇尚人的理性,认为人凌驾于自然之上有一定关系。当今环境心理学研究急切需要贯彻人和自然是和谐统一体的理论思维与价值取向。在这方面,东方思想特别是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思想有着较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另外,环境心理学需要克服技术至上的思想倾向,改变在环境问题解决中自然科学“万能论”的片面观点。环境问题不单单是一个技术问题,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工程学、物理学和化学等领域中寻求解决途径。社会科学对解决环境问题同样肩负重大责任。心理学家应该勇于挑战这一现状,充分挖掘心理学在环境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上的潜在作用,在环境、经济和社会意义上提高心理学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理论建构上,环境心理学需要改变基本理论薄弱的现状,从学科形象的模糊转向学科形象的清晰。环境心理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虽然提出了一些理论模式,并应用到环境问题的分析上,但是与其他心理学分支,如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健康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比较起来,环境心理学却“相形见绌”,相关理论的系统化和整合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以往环境心理学缺少对构成环境退化基本原因的社会和组织行为进行系统地理论概括,没有树立有力的学科形象,妨碍了自身进一步发展。有心理学家认为,目前的环境心理学研究还称不上库恩意义上的“范式”,拉卡托斯意义上的“研究纲领”。

  当今社会的深刻变化,如全球环境的急剧退化、信息技术对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广泛渗透、社会阶层流动和分化、人口老龄化及性别比例失衡等给环境心理学提出了时代要求,既给环境心理学提供了研究的问题和空间,又刺激环境心理学进行理论建构。理论建构的重点在于对人与环境的互动进行理论化。但需要避免以往那样只是简单地从其他心理学分支借用甚至套用现成的理论模式。

  在环境心理学进行理论建构的时候,无法回避来自两方面的挑战。一是目前整个心理学的发展都存在理论建构上的不足。二是环境心理学自身多学科或者说跨学科的特性,使得其建立宏观的理论较为困难,需要心理学家作出长期的努力。

  方法论原则上,环境心理学需要改变基本概念和方法滞后的现状,探索进行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创新,重视组织、社区和文化意义上的跨学科开放性研究,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以往环境心理学研究没有充分体现跨学科研究的特点,没有充分发挥多学科研究的优势。环境心理学不应该单纯看作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更需要看作是关于环境和行为的跨学科研究领域。许多环境问题本质上是行为的、社会的和文化的问题,它们分布层次包括个人、家庭、商业公司、工业和政府部门等。不同国家、文化、社区的环境心理学研究,在方法论原则上必然受制于不同的政治、经济、地理、文化和民俗等影响,需要吸纳与整合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伦理学、建筑学、信息科学、城市规划和设计学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论观点。

  当代环境心理学研究不仅在个体水平,更应该在区域性社会组织和文化水平上考虑人与环境的互动,在更开阔的视野上辨别和澄清研究环境问题的心理学问题、概念、模式和研究方法,创造多学科的“思想合作”和“研究梯队”。应该意识到,解决区域性、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单单心理学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环境心理学家应该广泛开展国际间、多学科间的研究,为环境政策的制订提供理论支持。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河北邯郸6-3矿难瞒报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
雅典奥运圣火全球传递
美国前总统里根病逝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美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