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日知录:“北京1号”飞机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5日09:25 今晚报

  在中国民航退役飞机档案库中有1架大跃进时代的产物,这就是北京航空学院(简称北航,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000多名师生奋战100个昼夜设计生产,并由当时的北京市市长彭真同志命名的“北京1号”飞机。

  1952年10月25日,北航由包括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8所高校的航空系组建而成,是新中国首所航空工程大学,被誉为“中国航空航天工程师的摇篮”。北航师生秉承“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校训和“艰苦朴素、勤奋好学、全面发展、勇于创新”的学风,团结奉献,敢为人先,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腾飞做出了重要贡献。其研制的新中国第一架轻型客机——“北京1号”飞机为全金属下单翼前三点式双发(安装两台“阿什”14P型191千瓦活塞发动机)10座(包括两名驾驶员)小型支线客机,机长12.4米,翼展16.4米,起飞重量3000千克,最大平飞速度312千米/小时。

  1958年2月,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听取了北航副院长沈元(中国科学院院士、空气动力学家、航空教育家)关于在1958届学生的毕业设计中采取教学与科研、生产与实践相结合,师生自己动手设计制造一架实用飞机的汇报后非常高兴,不久即指示国务院有关部委拨来一笔专款,以示对北航师生造飞机的肯定与期望。6月初,北航成立以沈元为主任委员的飞机试造委员会,其下设13个设计组、3个生产准备车间、5个生产车间,1000多名相关专业的师生及技术工人参加了设计和制造工作。沈阳飞机制造厂、南昌飞机厂、哈尔滨飞机制造厂派来有实际经验的设计员和技师手把手地对师生进行辅导;驻校苏联专家库兹明也热情支持师生的想法与计划,在一些关键技术环节上给予了具体帮助。120多名师生经过大量的科学计算,很快定出了飞机的重量、速度、升限、爬升速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气动参数,又经几十次风洞实验,得出了优化的飞机外形,从而确定了总体方案。北航师生只用1个月就完成了专业飞机设计院通常几个月才能完成的设计任务,而且在飞机的设计与生产过程中,师生的技术革新与发明项目多达3000余项。

  1958年9月24日上午,数千名北京市各界代表来到首都机场参加“北京1号”飞机试飞典礼。国家教育部部长杨秀峰、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先后讲话,国务院第二办公室主任林枫为飞机剪彩。在一片锣鼓和歌声中,曾驾机突破空中飞行禁区、成功开辟北京至拉萨航线的民航飞行专家潘国定和具有多年飞行经验的民航飞行员王来泉,驾驶“北京1号”冲上蓝天,围绕首都机场飞了一圈。飞机安全着陆后,两位飞行员立即向现场人们宣布:“‘北京1号’飞机性能良好,我们感到很满意。”次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航空教育事业的伟大胜利”的社论。社论指出:“‘北京1号’飞机是我国航空史上的一个奇迹,而学校自己设计并制造飞机,更是我国所没有的创举。这是航空事业的伟大胜利,是执行党的教育事业的伟大胜利。”10月28日,潘国定和王来泉驾驶“北京1号”飞机,历时5天,途径济南、徐州、南京,往返2500千米,圆满完成北京至上海航线的试飞任务。

  如今,“北京1号”飞机静静地停放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物馆的停机坪上。它向参观者诉说着闪光的过去,更激励着北航人铸造新的辉煌。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河北邯郸6-3矿难瞒报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
雅典奥运圣火全球传递
美国前总统里根病逝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美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