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故事:大山里的求学娃(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5日21:21 人民网 | ||||||||||||||||||||||||||||||||||||||||||||||||||||||||||||
人民网记者 李战吉摄影报道 陇南地区是甘肃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离兰州500多公里的武都县,是这个地区的一个国家扶助的贫困县。角弓中学就在武都县的一座大山下,负责两乡一镇共26个村的初中教育。 角弓中学建于1964年,以前只有几排老砖房;1996年花了36万元,盖了一座两层高的教学楼。楼房加砖房,一共11个教室。现在有14个教学班,907名学生。教室不够,只好租村委会的房子给3个班上课。在一间54平方米的平房里,凳子挨桌子,桌子挨凳子,挤着84个学生。敞开的窗户上没有玻璃。坐在最后一排的学生侧着头盯着黑板,他的半张课桌伸到了门外。拥挤的教室,朗朗的读书声,斑驳的墙壁,渴求知识的眼睛……山村中学平静地重复着每一天。 大部分学生离家很远。有的学生回一趟家,翻山越岭,得走三四个小时。他们都寄居在附近的农民家里。一套被褥、一个煤油炉、一个旧木箱,就是山里娃求学的全部家当。孩子们只能伏在床边做课外作业。家长们为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操心,老师们也为学生的安全和管理担心。学校很想建学生宿舍,但是苦于没有资金。学校45名教师,没有专职的领导和管理人员,工资一般是900元,最高的也只有1200元,全校每年工资和办公费要支出10多万元。武都县有44个乡镇、767个村,53万多人,639所中小学,3600多名在册教师。县财政收入每年不足1亿元,2003年度教育经费支出5400多万元,教师人均仅有1.2万元。保证按时、足额发放教师的工资已经不容易,想要盖学生宿舍更是力不从心,所以直到现在全县也没有一所正经八百的寄宿制中学。 角弓中学建在高坪村,村委会看到这些学生实在困难,去年投资20多万元,在村委会的院子里盖了26间平房,供学生住宿。一间屋子住8个学生,一个学生一学期交50元的房租费。村委会还盖了一排简易厨房,免费供给学生做饭。眼下有198名学生住在村办宿舍,还有400多名学生住在老乡家。住在老乡家的学生也是每学期交给房东50元房租。 去年角弓镇总共有392名学生小学毕业,373名上了角弓中学。其中3人曾经因为家庭困难而辍学,经过学校反复动员才又回来读书。初一学生张二荣就是他们中的一位。他14岁了,1.4米的个子,身上敞着一件白里透灰的旧衬衣,光脚蹬着一双家做的黑布鞋,眉宇间不时拧出几丝疙瘩。前年他哥哥刚考上高中不久,父亲就去世了。去年他上初一才3个月,母亲又去世了。张二荣打算在家干活,好让哥哥安心读书。校长知道了以后,几次到家里动员他回学校,还决定初中3年里免除他的所有费用。他哥哥张彩荣读书的两水中学也免除了张彩荣的学杂费,还在师生中为张彩荣募来了衣物和部分学习费用。在角弓中学,像张二荣这样免交杂费的学生有30多名。 中午,张二荣和其他同学一样,匆匆忙忙做好饭,凑凑付付啃了一块干馍、喝了一碗菜汤,就又赶到学校去了。教室里,张二荣打开作业本,聚精会神地写着字,一缕阳光照在了他身上。灰白的旧衬衣染上了些许光彩,额头上的一粒粒汗珠也在闪闪发亮…… 角弓镇有2.04万农业人口。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80元,在全县尚属中上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