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学毕业生≠必须就业者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6日00:48 人民网

  网友:徐迅雷

  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专、职业高中)、大学、研究生院(从硕士到博士甚至博士后)……在这条长长的人生教育链中,谁规定“大学毕业生”=“必须就业者”?

  6月13日《中国青年报》刊发了一组两张照片,都是人潮涌动的那种,所取的题目是《招生忙就业难》。“就业难”说的是笔者所在的杭州:6月12日,面向2004届大中专毕业生的大型公益性招聘大会举行,众多毕业生赶来应聘两万多个就业岗位;“招生忙”说的是,在同一天,江苏省2004年高校招生咨询大会在南京举行,全国120所高校设摊摆点,向前来咨询的万余名考生和家长宣传推销自己。编辑组合这两张照片,潜在用意是很清楚:因为招生忙,所以就业难;只要招生多,注定就业难。

  高考之火热,与大学毕业生之滞销,对比当然是鲜明的。还有媒体员文章说,这个六月是“冷热两重天”:一方面是与灼热相辉的高考热度——又有700多万学生及无数家长对着上大学的目标,燃烧起了火一般的梦想激情;另一方面是就业寒风——在数百万即将毕业离校的2004届高校毕业生中,面对供需形势极度严峻的就业市场,至今仍有相当比例的人难以找到谋生单位。这是对就业难——准确说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不客气地提出了批评。至于此前对大学扩招的批评,早已不绝于耳,尽管这种批评从不考虑那些学子若不被大学扩招给“扩”进去的话,他们的饭碗是否更好找。

  我们不能否认“招生多而就业难”的客观存在——甚至还有时评家干脆把“毕业就失业”的大学毕业生,比喻成菜市场中滞销的“大白菜”。但我的问题是:谁说“大学毕业生”就是“必须就业者”?难道大学真的就是“生产毕业生”的机构?大学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教育的目的和功能到底是什么?

  对这个不该问的奇怪的问题,现今大学的主管部门和大学的操持者,恐怕皱着眉头难以回答。那么,我们不妨听听北大老校长蔡元培怎么说。蔡元培1922年发表《教育独立议》,清晰地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他还指摘中国传统大学教育的弊端:“数百年来,教育的目标只有一项,即对人们进行实践能力的训练,使他们能承担政府所急需的工作。”1917年在北大就职演说上,蔡元培又开宗明义:“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1918年在北大开学式演说中又说:“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在蔡元培对教育、对大学、对大学生应该是什么、不该是什么的阐述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大学,绝不仅仅为了造就能找到饭碗的毕业生。

  但是,很不幸,现在的大学,把蔡元培所说的“是”抛到了九霄云外,将他所说的“不是”捡来当成了全部!其结果,恰好应验了大学一词英文university的音译“由你玩四年”;应验了美国的比尔斯在《魔鬼词典》里对“大学”的解释:一种公共机构,学生们到这里来拿学位,至于学习知识,那是毕业以后的事情;应验了英国的勒赛尔在《关于教育》中说过的话:“大学正在成为职业训练学校,这是由于对‘教养’毫无兴趣的全权主义者们所要求的。”

  可想而知,在“大学毕业生=必须就业者”的观念支配下,毕业生“就业率”就成了高校天大的功课,成了大学典型的“软政绩工程”。于是,对那些尚未解决就业问题的应届毕业生,就“劝说”、“授意”他们想方设法去开出假就业协议书,否则就不发毕业证、不予留置档案。弄虚作假成习惯,触目惊心乃必然。

  从幼儿园到博士后,无论在哪个阶段,教育的本质和功能是惟一而不变的,那就是且只是树人而已。在摆脱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包分配”之后,市场经济时代更要剥离“谋工作”等等附加功能,只有这样,大学才真正能够培养出最能谋得工作的人才。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河北邯郸6-3矿难瞒报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
雅典奥运圣火全球传递
美国前总统里根病逝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美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