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节能的“副产品”(华东时评)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6日02:49 人民网-华东新闻

  姜泓冰

  从上海的空调“调高一度”到深圳的“无车日”行动,重要的都不在于求得什么立竿见影的大的效果。真正重要的恐怕还是它的“副产品”:通过这样一件件小事、一次次活动,让公共意识成为自然和习惯

  冒着今年第一波高温,上海媒体同行频频出入各大商场、宾馆、高档商务楼及政府机关办公室,口袋里还带着一支小小的温度计。为度过今夏用电高峰,上海市政府最近建议人们把中央空调温度调至26摄氏度。于是,记者们当起了测试监督员,公布的“抽查”结果颇为乐观:在本地最著名的高档商场和宾馆,温度计的水银柱都停在26这一标准线上。

  与上海记者四处测温一样有趣的,是深圳上周开展的“无车日”活动。一样是由政府倡议,由市领导和公务员带头,当日近10万市民暂别汽车,步行、骑车或乘公交车上下班。一时间,人行道上人流浩荡,少了尾气污染的空气里,似乎还多了点让人感动的气氛。

  “把空调调高一度”,是从去年20多个省市区不得不拉闸限电开始叫响的。今夏未至,南到广东、北到吉林各地已纷纷出台《能源管理条例》,“节约能源、从我做起”的倡议纷纷响起……

  这些,实在是久违了。

  对于都市的市民们,在习惯于明亮、清凉、舒适的日常生活时,多数人已不会为多付几十元电费、水费而发愁。节约,似乎成为完全是“为大家做”的事,是否要听从“倡议”,选择做与不做,更多的是对一个人公共意识、道德素养水准的检验。

  偏偏,我们的社会仍处在公共意识普遍缺位的阶段。

  往深层次看,传统文化中有关公共意识的部分本就偏于淡薄,一切的基础是“独善其身”和家庭伦理。至今,我们可能为帮助家人、朋友而不惜打破社会规则,同时却寄希望于别人遵守;希望每天能看到天蓝水清、马路干净,却并不肯“委屈”自己多出些汗、少用点水;而为他人服务,有时也隐含着一点急功近利之心……

  闹非典时,因为一些人的公共意识缺损,我们曾经加倍付出危机管理和防治成本。现在,面临更日常也更持久的能源紧张、环境污染之类课题,更能让人感受到,学会对公共利益、公共法则与公共秩序的尊重,对于一个社会有多么重要。

  公民当然有按自己的需要用电、用水、用车的权利。为节约能源,对企事业单位可以按法强制执行。但对普通百姓,政府只能是建议罢了。回想起来,我们的建议、倡议有过不少,除了口号山响外,又有多少变为大众接受的社会公共意识呢?

  认真计较起来,仅靠一天不开车,并不能让一个地方的空气质量彻底改善。将空调温度调高一度,也并不就能解决东部地区因经济快速发展而起的电力紧张。

  从上海到深圳的行动,在我看来,重要的都不在于求得什么立竿见影的大的效果。真正重要的恐怕还是它的“副产品”:通过这样一件件小事、一次次活动,让“为大家做”的公共意识成为自然和习惯。

  《华东新闻》 (2004年06月16日 第二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河北邯郸6-3矿难瞒报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
雅典奥运圣火全球传递
美国前总统里根病逝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美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