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造福学人 功在千秋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6日08:30 光明日报

  ——记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本报记者 朱振国

  人文社科研究者可以不用为查阅外文期刊发愁了。刚刚正式启动的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向他们打开了查阅文献的大门。只要点击,2300多种人文社会科学外文期刊,包括1000多种核心期刊,就会展现在研究者们面前。在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管理中心副主任戴龙基办公桌的电脑里,记者亲身感受到了这种便捷。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英文简称CASHL,作为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国性的人文社会科学外文期刊保障体系,是教育部根据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和文献资源建设的需要引进专项经费建立的。CASHL全国中心设在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

  消除信息鸿沟

  当今,由于对计算机等信息设备的拥有和利用程度不同,人们占有信息的差距越来越大。这种信息占有的差距被称之为“信息鸿沟”。

  “信息鸿沟”在哲学社会科学界也突出存在。戴馆长说,北京、上海等地名牌大学的学者通常比边疆省区普通大学的学者拥有更多的信息。相应地,他们更容易取得学术成果。“信息鸿沟”的存在使学者们出于对文献资源的依赖而高度集中于中心城市的研究机构,这压抑了非中心地区学者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积极性,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十分不利。“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加强文献资源共享,优化文献资源配置,消除学术界的“信息鸿沟”。

  2003年初,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若干意见》,把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作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的六大项目之一,并决定在“211工程”配套项目“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的基础上,建设“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组织若干所具有学科优势、文献资源优势和服务条件优势的高校图书馆,有计划、有系统地引进国外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借助现代化的服务手段,为全国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和教学提供高水平的文献服务,也为国家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挥文献保障作用。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作为全国中心担负整个系统的规划、运作、协调和管理工作,文献服务范围覆盖全国各个高校,满足全国高校及研究机构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学界的共同愿望

  戴龙基馆长对记者说,任何时代的学术研究都离不开文献的支持。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网络数字化信息的日益丰富和海量化发展,改变了学术交流的方式,也向学者们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些不会应用计算机检索数字化信息和存在语言阅读障碍的人已明显落伍,被称为“功能性文盲”。随着中国古籍的大量数字化,即便是研究文字学和古代史的专家,倘若不运用网络资源,其学术研究也将效率低、质量差。

  从事西方思想史和社会学研究的复旦大学教授佘碧平博士认为,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的启用,为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提供了便利,它造福后学,功在千秋。佘碧平说,收集与整理学术资料是每个学者的基本功。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学术成果也不断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关注。但是,目前的现状与我们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极不相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外文学术杂志和图书还相当缺乏。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马费成教授认为,CASHL借助现代化服务手段,是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重要的文献情报源。据研究统计,期刊作为重要的情报源,约占研究人员整个情报源的65%左右。我国过去无论是在馆藏策略还是学术研究方面对这一最重要的情报源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据悉,CASHL预计总引进12000种国外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学术期刊,其中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和AHCI(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所列的核心期刊2528种,其他重点学科所需的期刊约为9000多种,部分必需的电子出版物和数据库也被列为项目收藏的重点。同时,CASHL依托“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LS)已经建立的文献信息服务网络,在读者发出全文请求后,CASHL全国中心将做到在1至3个工作日内送出。

  截至2004年2月,CASHL收藏的人文社会科学外文期刊已达2300多种,其中核心期刊1000多种。目前已有43所高校与CASHL签署了使用协议。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河北邯郸6-3矿难瞒报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
雅典奥运圣火全球传递
美国前总统里根病逝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美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