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朋友对手赶来告别 国人回想往日时光里根葬礼,一片怀旧(附图片1张)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6日10:48 环球时报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许捷

  对于美国人来说,6月11日这一天无疑属于他们热爱的前总统里根。当天,能够容纳4000人的华盛顿国家大教堂成了媒体聚焦的中心。葬礼上浓浓的怀旧气氛,勾起了人们对往昔的回忆。

  南希痛别一生至爱

  6月11日上午,华盛顿地区阴雨蒙蒙。10时30分左右,放着里根灵柩的国会圆形大厅内举行了灵柩转移仪式。身着一身黑衣的里根夫人南希,深情地亲吻着里根的灵柩,双手紧紧抓着灵柩上覆盖的星条旗,生怕一松手就会失去她的至爱。

  在21声礼炮声中,灵柩被缓缓从国会大厦转移到灵车上,由车队护送至位于华盛顿城区西部的国家大教堂。

  11时30分,追悼仪式正式开始。里根当年的副总统及继任者老布什总统上台致辞。老布什说:“我从里根身上学到的东西,比我在其他任何人身上学到的都多,”说到这里,老布什一度哽咽。现任总统布什在父亲之后走上讲坛。他沉痛地说:“我们几天前失去了里根,但我们思念他已经很久。”

  参加追悼仪式的来宾有数千人,其中包括福特、卡特、老布什和克林顿4位仍健在的前总统以及来自100多个国家的政要。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特使、外交部部长李肇星也出席了仪式。

  追悼仪式结束后,国家大教堂鸣钟40响以示纪念。1时45分,在《回家》的乐曲声中,里根的灵柩被抬进“空军一号”,在南希的陪伴下送回加利福尼亚。

  傍晚时分,700名亲友在加州锡米谷地举行私人葬礼。伴随着苏格兰风笛的乐曲声,里根遗体被安葬在里根总统图书馆附近的山坡上。

  盟友和对手同来送行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于9日抵达华盛顿。尽管旅途劳顿,她还是在当晚来到国会圆形大厅,瞻仰里根的遗容。撒切尔夫人说:“他是冷战的胜利者,不动用一兵一卒,就能化敌为友。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总统,一名优秀的美国人。我失去了一位亲爱的朋友。”

  里根在冷战时期的老对手、原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也在国葬前一天到达华盛顿,下了飞机就前往国会圆形大厅向里根的遗体告别。据美国媒体描述:“他缓缓走到里根灵柩前,肃立默哀,把手长时间放在灵柩上,心里五味杂陈。”冷战结束了,对手变成了朋友,这充满温情的告别,注定成为珍贵的历史瞬间。

  美国人忘却了现实

  据统计,为里根送行的美国民众超过了10万人。电视台播报的来自伊拉克的“坏消息”变得无关紧要,安理会通过的新决议和八国峰会等要闻也无人关心。国葬唤起了美国人的怀旧情绪,让人们暂时忘却了现实。

  美国媒体在解读“里根热”现象时认为,里根的魅力来自平凡,是所谓“美国梦”的典型写照。里根没有显赫的家世,也没有辉煌的学历,他以广播员、二流演员的经历投身政界,历尽艰辛,最终成为美国总统。他的个人魅力和充沛精力,都让美国人感到无比自豪。

  纽约雪城大学教授汤普逊认为,或许正是因为美国如今在伊拉克遇到众多麻烦,国人才会怀念更为强势的里根时代。洛杉矶心理学家布特沃斯也认为,人们对里根国葬所表现出来的热情,体现出美国人内心深处需要“英雄”。

  正如美国人喜欢说的那样:对死者不能苛求。不管里根执政期间是否有过失误,人们现在回想起来的,都是他杰出的一面和“美好的旧日时光”。里根国葬“成功转移”国人的视线,对于在伊拉克进退两难的布什政府来说,或许正是求之不得的“副产品”。图片:

  南希深情地亲吻里根的灵柩。
《环球时报》〔20040614 第3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第三轮六方会谈将举行
河南高考舞弊案
河北邯郸6-3矿难瞒报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