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测谎技术的推进令人汗颜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6日16:06 中国新闻网 |
中国传统的教育是十分注重诚信的。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还有老师就开始跟他们一遍遍讲“狼来了”的故事;大、中、小学生的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里,诚实、诚信都是关键词;而在社会上,早些年我们就曾经大力倡导过“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说老实话”。 或许越是反覆强调的,也越是难以做到,你看:假数字、假报告、假证明、假新闻、假表态、假论文、假简历、假鉴定、假广告、假表演……这些年,假玩意儿可以说是层出不穷且出其不意。印象中,咱们许多人过去说话还是有个谱儿的:什么时候该说实话就一说一,什么时候要口是心非就言不由衷。有道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说话开始“离谱”,见人说鬼话,见鬼说人话;撒谎已突破既定的“禁区”、“底线”,不该说谎时也说谎。不仅如此,生活里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特别许可撒谎区域,我谓之“撒谎特区”,在这个特区里,撒谎成了常态,撒谎会得到赏识! 一个应届毕业生到一家公司应聘,笔试之后是面试,主考官问:你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如果公司安排你去当门卫,你乐意吗?小伙子稍加思索而后语意坚决地说:我不会去。结果,他的面试成绩被扣去了二十分。另一个毕业生在被问及同一话题时,则是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公司的任何决定都是我的第一志愿!结果,她顺利通过了面试! 谁的回答更真实?──主考官难道不知道吗?可是他们偏偏爱听那些听上去很美的谎言!结果便出现了戏剧性的的结局:说真话的扣了分,说假话的得了分。“逆淘汰”的现象并不仅仅存在于面试这样的细节,还频频出现在一些庄重、严肃乃至神圣的场合。 譬如,年终总结。多半是充斥着假话、套话、大话的文字游戏,今年与去年和前年的总结往往有惊人的相似,而领导和同事们都已认同这样的“写作风格”;如果谁真在总结里深刻反思、畅谈得失,倒可能要被认为是有毛病或是有情绪,相反还会招致误解、嘲讽。 再譬如,学生作文。应试者只能往美丽上写,往高尚上写,往坚强上写,否则即使是真实的也会被视为格调不高、思想不成熟、世界观有问题,而被判为劣作。一九九八年的高考作文,成千上万的考生为了表现“坚强”的精神,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让父母在自己的笔下“双亡”;二○○一年的高考作文意在“鼓励”考生保留“诚信”的背囊,二○○二年的高考作文则试图“鼓励”考生选择见义勇为的“心灵”,这些作文题目将考生的思维与写作,纳入了一个早已预设好的,符合社会公共意志与规范的,几乎没有个人意志、想象、创造空间的模式之中,误导一些考生不管内心真实的选择是什么,想得高分就得迎合出题者、阅卷者的思路,就得庄严地认真地说些假话、大话、空话,当然,大家都在撒谎,那还要看谁的“说大话”略胜一筹了。 又譬如,辩论赛。本是一种智慧的游戏,不怀疑它有助于提高参赛者逻辑、思辨能力的积极作用,但某些辩题的设置值得推敲,如:金钱是不是万能的?吃亏是福吗?当遇到不公平时,选择沉默还是反抗?……一个参赛者如果认同正方的观点,而抽签确定为反方,那么,他只能以反方的立场违心地慷慨陈辞!这种兴师动众的思维训练,往往在训练一些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如何自圆其说、如何强词夺理。对照“说老实话”的做人原则,这种比赛是不是“南辕北辙”的现代版? 我们所有的教育都反对撒谎,而现实生活中又存在着诸多的“撒谎特区”,一些考评机制则在关键的时候、庄重的场合激励人们无所顾忌地撒谎。当你言不由衷地回答某个问题(其实有些本身就是伪命题)的时候,甚至有热情的声音为你助兴:恭喜你,答对了!──原来,“说了多少谎,得了多少奖;一级骗一级,骗到毛主席”,说的不仅仅是过去的事,也不仅仅是官场上的事。 几乎每个人(除了哑巴)都曾或是都会撒谎,但在这些庄重、严肃、神圣的场合撒谎,也许是颇具中国特色的一种反文化现象,而尤为可悲的是,领导、专家、权威们现在还常常将谎言当作赞美诗在那儿欣赏、评析、推介。如此推波助澜,无异于不断重复着“谎言”,而谎言重复千遍就会成为真理的呀! 先前看到过一则资料,说的是内地测谎技术专家在实践中摸索发现,西方人性格开朗,一般心理防线只有一条,这一条突破了,犯罪嫌疑人会竹筒倒豆子什么都讲出来,而中国的犯罪嫌疑人一般比较内向,责任感强,出了事考虑得多,想老人爱孩子,对罪行能赖就赖,层层设防。所以,美国教材上讲,对嫌疑人只出十九套测谎题就可以了,而运用在中国犯罪嫌疑人身上,需要用四十至五十道测谎题,时间也要大大延长,且需连续作战,不给对方以喘息的机会(据《现代快报》二○○二年八月二十日)。中国人对测谎技术的推进,令我辈深感惭愧,而专家的研究显然还不够深入,中国的犯罪嫌疑人撒谎心理顽固难道仅仅是因为他们内向、他们有责任感吗? 我们不能不正视国人撒谎动机背后那些太多的社会诱因,否则,中国的测谎技术还会有新的突破,还会在国际上一路领先! 一个诚信社会的建立,不能依赖测谎技术的进步,倒是不妨借鉴中国的三句老话,一是言为心声,要有一个要让多数人大多时候愿意说自己心里话的环境和机制;二是听其言,观其行;当然,现在做秀的多了,“观其行”有时还难辨真伪,那么又引出第三句话: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也就是说,“观其行”还得有看门道的敏锐和能力。 来源:大公报 原题:谎言何其多 作者:云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