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越来越严”与文凭“批发”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7日00:19 人民网

  网友:刘克军

  6月16日《中国青年报》的三则新闻可谓赚足了大家的眼球:一则是中央党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认为“中央党校文凭发放越来越严了。”另一则是深圳市人才大市场文凭验证中心通过对干部文凭的验证,查验出假学历、非学历证800多份。最后一则是海南省党校违法违规发出了数千张文凭,甚至出现了“文凭批发连锁店”。

  假文凭事件笔者是见怪不怪了,但在“发放文凭越来越严”的情况下,竟然出现“批发文凭”的现象,并且发生在笔者深以为求真务实的党校校园,委实让人难以接受。更让笔者难以理解的,“越来越严”算一个什么标准?文凭打假还需要一个“越来越”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吗?

  文凭何以到了大规模“批发”的地步?笔者以为原因有三:一、惟文凭是举的用人机制;二、文凭背后巨大的利益驱使;三、文凭打假过程中的监督缺位。在任人机制上,有关部门长期惟文凭是举,强调“年轻化”,简单化地套用“年龄”和“文凭”这两项指标。有文凭就有望“往上提”,刺激了一些年轻干部去争取知识化、专业化的“认证”。与电大、继续教育相比,党课的文凭显然要好拿得多,只要保证课时,不违纪,甚至拿钱就可以买到。再说,党校系统的文凭在干部人事部门是认可的,具有实用性。于是,上党校在某种程度上就成了某些干部获取文凭的捷径。上了党课就可以提高学历、拿到文凭,拿到文凭就有望得到“提升”,上党课——拿文凭——被提升自然就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当然,还有一个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实是,党校学习的费用许多是公款。拿公款提高学历进而仕途得志,干部们又何乐而不为呢?有了大量变味的需求,也就有了满足这种变味需求的市场。于是,一些原本是知识殿堂的学校,开始演变为权钱交易的市场。有了文凭,买的人能“往上提”,就有了更大的“权”,卖的人则可以获取金钱利益,二者互惠互利,最终坑害的是国家的利益——国家拿钱培养了一批弄虚作假的干部和蛀虫。

  有了腐败却缺乏监督也是文凭打假的大忌。报道中称,文凭打假的政策是:“如果学历、学位上有弄虚作假情况,干部本人主动向组织说明情况,由组织人事部门予以纠正,不再追究责任。”笔者就是想不明白,组织部门在选拔干部时为什么就不能查查干部的文凭?真的那么难查吗?我们党一再要求要实事求是,而党的干部弄虚作假后仅靠“说明情况”就可以免责?再说,查到自己再去“说明”也有点太晚了吧?笔者以为,要想彻底打击干部文凭“注水”现象,务必要解决干部选拔惟文凭是举的错误做法,毕竟,真才实学要远比一个虚无的文凭更重要。当然,最根本的是要加强有效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党校学生“宽进严出”。否则,仅凭查出后的“说明情况”,文凭打假最终肯定会流于形式。

  :

  相关文章: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第三轮六方会谈将举行
河南高考舞弊案
河北邯郸6-3矿难瞒报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