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信息公开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新世纪论坛)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7日02:36 人民网-华东新闻

  本报记者 谢卫群

  政府在做公众的事情,做什么,怎么做,公众有权知道

  记者:从今年5月1日起,上海市推出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你兼有人民政府区长和法学专家两个身份,怎样看待它的意义?信息公开对政府意味着什么?

  孙潮:首先,我认为这是政府本意的回归。公众实施有效的行为,必须以有效的公共信息为前提。公众对公共信息的掌握程度,与一个社会的稳定有内在关联。作为公共的政府,是要做让个人去做会很不经济的事,比如大量的公共事务。把它分离出来,让一批专门的人来做,达到专业水准,相对职业化,效率就高。

  从这个本意出发,政府只能做公众期望和允许做的事,不能利用公共权利获取私人利益。政府做什么,怎么做,公众有权知道,这是对公共政府最基本的要求。同时,政府处理公共事务的过程又利用了大量的公共财政,纳税人有权了解政府对纳税金额的使用情况。所以,无论是政府的本意,还是宪政的要求,政府信息都应该公开。

  另一方面,政府工作的本身也需要公众配合。在社会管理中,政府必须发布很多信息,让公民进行挑选。如果政府不发布可靠的信息,公民就会在信息社会中变得很无助。比如非典,它的传播方式、预防方法、急救手段、对社会的危害等,靠经验是无法解决的,这就需要政府提供及时的、权威的信息来帮助公众,同时也帮助政府自身解决困难。政府信息对公众的影响越来越大。在现代社会中,公众会越来越依靠一个权威的信息作出判断,需要从权威的信息中捕捉有效的生存方法和途径。一个没有信息发布的政府,就像一个没有任何声音的聋哑人,与公众的交流会遇障碍,会使公众不知所措。

  第二,这是一场自我革命。政府信息公开,是把政府的日常工作程序和过程公开,使政府的运作置于众目睽睽之下,老百姓能直接看到你在干什么。建设“阳光下的政府”,对所有政府工作人员都会产生很大的压力。

  第三,这是一个从制度到程序、到公务行为的整体再造。《行政许可法》出来后,原先的某些政府行为不能再继续了,这并不意味政府的手脚被捆绑。我认为,要进行政府的流程再造,使政府的每一项工作都有一个清晰的流程记录。信息公开不是简单地把门打开就行,而是需要将政务过程公开,就是说把执行公共事务的“痕迹”公开。这样,故障在哪个环节、责任该谁负,就很清晰。

  黑灯瞎火的状态,使一级政府中的两种人最无助:一是最底层的人,二是最高层的人。如果没有公开的流程,出了事无法找到最应承担责任的人员,那么,最高层的主管领导和最底层的公务员就必须承担事故责任。这是不合理的。信息公开将促进政府的整体流程更加科学、合理,责任将更加明确。

  如果信息不公开,有人在以权谋私,老百姓就一点办法都没有

  记者:信息公开对老百姓意味着什么?

  孙潮:意味着老百姓可以拥有更加廉洁的政府。他们最希望政府是真正为老百姓服务。如果信息不公开,有人在以权谋私,老百姓就一点办法都没有。如果没有透明的环境,就算有各项监督措施、规章制度,老百姓怎么监督呢?阳光是最便宜的杀虫剂。

  在西方行政学中,有一个概念:官越大,拥有的公共权力越多,隐私就越少。所以,必须在阳光下做政府的事。以前,有些公共政策出台后,老百姓并不十分清楚。现在信息公开,就可以使老百姓实现这个权利。

  信息公开对老百姓还意味着政务的确定性。老百姓知道政府要做什么,何时做,可以作出相应的准备。比如,水要提价,以前是等你知道的时候,水价已经提了。如果按照信息公开的原则,在水价提高之前,就应该告知老百姓,老百姓可以提意见。一个社会没有比确定性更重要的了。朝令夕改,会让公众难以适从,影响社会稳定。信息公开提供了老百姓参与公共决策的机会。公众有了进一步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渠道和影响的途径。这是一个进步。

  在政府与公众间建立起更加信任的关系

  记者:信息公开可能不仅是政府和老百姓的事,还牵涉整个社会。你怎样看待它对社会的影响?

  孙潮:第一,信息公开意味着市场将逐渐走向成熟和理性。市场的不理智,与有些政府官员的不理智有关。最近,国家正在加强宏观调控,被砍掉的项目大部分是地方政府投资的项目。如果这些项目在立项前向公众公开,它就很难立项,也就不会有那些所谓的“形象工程”。我感到,目前社会的整体心态有些浮躁,这与有些政府官员的引导有关。一些部门、官员追求表面形象,缺少平和的心态。要知道,资源是有限的,经不起折腾。假如政府的门一直关着,缺少公众的监督,这种事情就会屡见不鲜;如果政府的门打开,让公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那些只顾眼前利益的事就会遭到指责而逐渐减少。

  第二,信息公开对整个社会具有更深远意义,它能在政府与公众间建立起更加信任的关系。这种信任关系对政府、对社会的发展都是关键性的因素。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困难中,人民与政府总是站在一起的,无论是抗击非典,还是抗洪救灾。信息公开充分体现了政府与公众间的相互信任。将信息公开这件事持续不断地做下去,相信我们可以经得起一个又一个风浪。

  从这些角度看,信息公开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一场给公众真正带来实惠的重要变革,是各级政府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华东新闻》 (2004年06月17日 第三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第三轮六方会谈将举行
河南高考舞弊案
河北邯郸6-3矿难瞒报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