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不“惟文凭”惟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7日06:03 深圳商报

  6月16日的《中国青年报》刊发了一组5篇有关“假文凭”的报道。其中有一篇是海南省委党校违规“批发”了数千个“假的真文凭”被查处。还有一篇是党建专家钟岩的访谈。钟岩指出,前不久中央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不再把文凭作为选拔干部的一个绝对标准。这些重要变化,是中央为杜绝文凭“注水”现象发出的重要信号和政策导向。

  文凭不等于水平,“惟文凭是举”肯定是不对的,对此加以改正也很正确。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不“惟文凭”了,那惟什么呢?

  肯定有人要回答:“惟才是举”呀!这太对了。但问题是,怎么判断才能的大小呢?其实,从来没有人否认过“惟才是举”的正确性。“惟文凭是举”只不过是将“文凭”与“才能”之间划上了等号,其错在于简单化,而不是否认“惟才”。

  “惟才是举”只是一个原则,要贯彻它,就必须有具体的衡量标准,这种标准当然应该是多元化的。“文凭”其实是一个知识水平的标准。除此之外,还应该有很多测量实际工作能力的要素。但问题关键在于,这种实际工作能力根本无法量化。在现实的考评以及干部选拔工作中,这主要是由个别领导和少数部门说了算,这种“惟上”的主观性更难于服人。

  回过头来,再度审视“惟文凭”,其实它并不是一无是处。它至少可以说明某个人曾经系统地参加过某个专业的学习并通过了考试——如果它是通过完全正当的途径所取得的话。文凭现在之所以声名狼藉,主要是因为“注水”文凭和假文凭太多,是“李鬼”败坏了李逵的名誉。相对于难以量化的实际工作能力而言,文凭的证明力应该还要强一些。

  “惟文凭”是不对的,视文凭为粪土同样是不可取的。作为衡量一个知识水平的重要指标,文凭自有它的价值。现在的问题,是必须打击“假冒伪劣”,严把“生产质量关”,保证文凭的“含金量”。

  作者:盛大林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第三轮六方会谈将举行
河南高考舞弊案
河北邯郸6-3矿难瞒报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