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强化空间意识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7日08:37 南方日报

  城市建筑美学40

  谭元亨 刘凯

  建筑可以说是与人类生活最密切相关的人类产品,也是人类创造的最值得自豪的文明成果之一。人类从创造出建筑,开始建造满足自己实用需要的房屋起,就对建筑产生了审美的观念。虽然建筑随着人类的物质文明的发展,社会生活的进步以及精神、文化的要求变化而世代更新,但是作为人类生活和文化的发生场所,建筑始终不能脱离“实用”的要求。正因为此,建筑具有区别与音乐、美术、雕塑等其他艺术门类的独特的审美特性,也使建筑成为与人最接近、与所有人共处的艺术。Stanley Abercrombie认为,科学技术虽然会改变建筑师的工作范围和形态,却不会改变使建筑成其为建筑的部分。这部分即其所谓的“作为艺术的建筑”(architecture as art),也就是建筑的美学问题。所以建筑不是单纯实用要求和科学技术要求的产品,它的审美因素一直在制约着实用功能和技术手段,随着社会的巨大进步,审美因素更要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建筑具有艺术的特征,是早已被人类所认识的。那么,空间艺术又是怎么凸显出来的呢?

  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种类繁多的艺术形式,那么,建筑属于哪一类艺术呢?纵观艺术史上理论家对艺术的分类,可概括为四类:

  1.从艺术的存在分,分为空间艺术(建筑、绘画、雕塑等)、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等)与时空综合艺术(戏剧、电影等);

  2.从艺术的运动方式分,分为静态艺术(建筑、绘画、雕塑)、动态艺术(音乐、戏剧、电影)与动静结合艺术(文学);

  3.按主体对对象的感觉方式分,分为视觉艺术(建筑、雕塑、绘画)、听觉艺术(音乐)、视听综合艺术(戏剧、电影)与想象艺术(文学);

  4.按艺术的内容特征分,分为再现艺术(绘画、雕塑、小说、电影)与表现艺术(音乐、建筑、诗歌、舞蹈)等。

  因此,我们可以说,建筑是一门空间的静态的视觉表现艺术。

  李泽厚在他所写的《略论艺术种类》一文中,就把建筑归为静态的表现艺术,认为建筑的美学规律“基本上和工艺相同”,而“工艺的美不在求实用品的外部造型、色彩、纹样去摹拟事物,再现现实;而在于使其外部形成、传达和表现出一定的情绪、气氛、格调、风尚、趣味,使物质经由象征变成相似于精神生活的有关环境”,更说“它的质的特点正在于它的量”,其巨大形体的美学影响远大于工艺品。

  无论是楼宇还是园林,我们都不难体悟到其借助种种手段,如墙、如廊、如栏杆,乃至于树木等,对空间所作的艺术化处理,换句话说,是对空间的分割与标识,只是后边的用词未免太简单化了点。因此,在建筑学中,对空间的处理是一门艺术,大至长城对塞北与关内的划分,小至室内装修中屏风或门扇的运用。但万变不离其宗,所有空间的艺术化,都是为人的生存,不是作为生物的生存,更在于人,诗意地栖居。

  由此可知,空间意识,是建筑艺术中的重中之重,更是无所不在的,任何一位建筑师,缺乏这样的空间意识,就只是泥水匠而已。

  这一空间意识,可谓“无中生有”。营造好了的建筑空间,可以生出种种生气、神韵与灵感来。否则,便会令人窒息,失去活力,乃至丧失生命力——这并非风水先生的话语系统。

  这一空间意识,在老子关于“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中,已经鲜明地表现出来了。而在计成的《园冶》中,更扩言“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其之“虚”,更延伸到了建筑之外辽阔的空间。可以说,中国古人中,早已有这一空间意识。大家当还记得苏轼《涵虚亭》一诗:“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好个以“涵虚”来命名的亭子。

  其实,一方面,讲究建筑物本身的空间营造;另一方面,进一步把建筑个体纳入到整个城市空间环境之中,强化空间意识。在今天,后者是一个更为迫切的命题。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第三轮六方会谈将举行
河南高考舞弊案
河北邯郸6-3矿难瞒报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