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高职教育:出路在哪里(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7日09:06 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王庆环

  在我国,高技能型人才也就是人们俗称的“银领”、“灰领”的缺乏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困扰着产业界。那么,作为“银领”、“灰领”人才的产出地——高等职业教育为何会让相关人才出现这样的断档,已引起了教育界的反思。本期沙龙邀请的都是活跃在办学一线的院长书记,他们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考值得我们借鉴。出路一:需要社会认同

  记者:我国缺乏高技能型人才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作为活跃在高等职业教育一线的专家,你们认为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温景文:的确,近年来,高职教育在我国有了迅速的发展,但是,这种新的教育类型和层次还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尽管有些企业提出高薪聘用“高级技工”,但传统的“读书做官”思想仍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尤其在北方,经济的牵动力不如南方,学生特别是学生家长对高职的认识仍有一个过程。

  俞仲文:让社会认同的确需要一个过程,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会更看重能力而不是学历。只要我们培养出的人才的能力得到社会的认可,他们在社会上就一个很好的发展,社会就会渐渐地认可高职教育。我们学校1999年的毕业生,现在已经做了一个有3000万元资产的公司的副总经理,这样的例子会加快社会对我们的认同。

  温景文:这样的例子很有说明性,我们学校的毕业生到一家台湾公司实习,因为能力强,仅4个月后就拿到了这个公司的封顶工资8080元,现在这名学生自己办一个养猪场,发展得很不错。我们还有学生回到农村当上了村主任。这些例子说明一流的教育与学校层次没有关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能够办出一流的教育,我们高职院校也能办出一流教育,如果我们达到了一流,社会自然认可我们。

  出路二:需要紧扣市场

  记者:4位来自一线的院长或书记所在学校都是高职教育办学中的“佼佼者”,但是据我了解,仍有相当一部分办学并不成功的高职学校,你们觉得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值得他们借鉴?尤其是温景文院长,能把一所农业类的高职学校办得如此成功,成功之道是什么呢?

  温景文: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是几千年来封建社会传统思想的影响导致农业行业低下,人们不爱学农,更不爱务农。几年来我的办学体会是:“办专科难,办农业专科难,在农村小镇上办就更难。”但是我还有一个体会,就是:“农业院校的发展空间特别大,市场对农业人才的需求量也特别大。”毕竟,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这决定着其市场容量。同时,我国相当一部分的农业生产还处于传统农业水平,要促其向现代化发展,关键在科技,而科技的关键在教育,教育的关键又在培养大量基层一线人才。可以说,办好一个农业专科学校,这样一个市场背景是起了决定性作用的。

  俞仲文:办学要紧扣市场是很关键的,我们学校在办学中提出了“紧扣市场,服务地方,突出特色”,效果很理想。我们学校创办于1992年,当时深圳的人才现象是这样的:“博士生不愁有,硕士生满街走”,可以说,人才市场充满了高级人才。这种情形下我们开办了学校,开办之初只有2个专业,59名学生。但是之后深圳产业结构的调整给了我们发展的机遇,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深圳的经济增长点出现在哪里,我们的专业就办到哪里,现在我们学校已有了68个专业,学生在今年下半年将突破15000人,近3年来学生毕业后的平均就业率达到96.23%,另外,根据调查,近3年来用人单位对我们的毕业生综合评价的称职率为90%。这样的成绩得益于什么,就是“以市场为导向”,我们学校三分之二的专业都是抢手专业,我们对应世界排名第四的深圳集装箱码头而设立的港口专业,针对占深圳产业40%之重的电子产业而设立的专业,另有首饰设计、家具设计专业,这些专业毕业的学生,工作好找,工资待遇高,生源自然就好,这样的良性循环促进了我们的优质办学。

  出路三:需要就业率支持

  记者:日前,高职教育确定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发展思路。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严峻,尤其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请你们谈一谈对这个发展思路的体会。

  孙怀玉:1995年我刚到我们学校的时候,有人告诉我,我们学校的学生不好分配,即便分配了工作,不少单位如乡一级的八大站也是告诉学生回家待着等候通知,一等就是一二年。我们知道,家长供一个大学生不容易,特别是农民,千辛万苦,卖猪卖粮卖棉供孩子上三年大学,结果还得养活他,你说家长伤心不伤心。那个时候,我们就下定决心要给我们学校毕业的大学生都找到工作,于是发动全校的老师、干部给学生们找工作。之后,我们专门成立了“就业中心”,专门跑各个用人单位,给学生联系工作,同时我们确立了学校的定位,就是“为河南的中小型企业培养人才,用户的需求是我们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种对“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实践给我们学校带来的活力,1996年时,我们学校毕业生一次分配到位率是46%,而现在我们的就业率已连续5年在河南专科层次中拿到第一名,其中2003年是97.8%。我的体会是,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个需要多方面努力才能奏效的系统工程,只要这个工程一活,学校的办学全盘皆活。

  吴为民:我很赞同“就业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说法,提高就业率,意味着一个学校的办学要在整体上有一个提高。首先,我们要有质量意识,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在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上是高质量的;其次,我们要有市场意识,我们的学生毕业后是能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才能服务于社会的;第三,我们要有创新意识,我们要不断调整专业结构,更新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是一个很好的关于高职教育的发展思路,我们学校就是受益于此。我们学校与贵州省的3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每个专业都与合作共建了教学实训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我校半数以上的学生在毕后后可以直接进入合作企业就业。

  记者: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在校生占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43%,这些人才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当地经济建设的水平。目前国家和教育界已充分认识到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并将高职教育以及中职教育的改革列为今后教育发展中的大事。经过以上的讨论,我们看到了一些先行改革的高职院校的成功之道。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相信,在各方努力之下,高职教育的发展态势会越来越好。
孙怀玉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书记

俞仲文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吴为民 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温景文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第三轮六方会谈将举行
河南高考舞弊案
河北邯郸6-3矿难瞒报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