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联:一个“模式”的创造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7日10:27 湖南在线-三湘都市报

  编者按:

  新一轮国企改革大幕开启。与以往历次改革不同,这一轮改革,以省属国企改革为重点,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和突破口。改革渐入深层。

  6月7日-10日,本报记者随省委宣传部、省国资委组织的国企改革采访团,辗转于长沙、岳阳等地,将目光投向在改革中“一马当先”的中联、华天、岳纸等大型国企,在困境中艰难重生的军工企业,以及为改革竭诚助力的信达公司,试图留下改革的真实记录。从今天起,本报推出国企改革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在引进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同时,注重对被重组并购企业导入企业文化。以无形资产为先导,辅以技改资金,从而激活企业蛰伏的生产力。在原领导班子基本未变、厂房未变、设备未变的情况下,实现了社会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中联模式的启示

  在企业重组并购的无数案例中,“中联模式”注定要被频频提起。

  被业内津津乐道的“中联模式”,基于中联集团的这些举动———在短短三年时间内,相继收购英国保路捷公司、承债式并购原湖南机床厂、重组并购原浦沅集团和收购中标实业的主要经营性资产。

  在传统套路里,重组并购大致走着这样一条道路———向被收购企业派驻工作组,对原有管理层大换血,用一种文化代替另一种文化。由此产生的“并购后遗症”也十分明显:新旧管理层隔阂、管理理念冲突、企业文化对抗。

  但中联集团走出了不同的路。上述涉及到不同类型、不同产权所有制、不同产业甚至不同国家的企业并购案例,均实现了“见效快、改制过渡平稳”。其中与浦沅集团的并购重组,更被视为行业经典。

  经典在哪里?中联集团董事长詹纯新坦言,经典就在于“多赢”。

  主业向心力

  “一个成长型企业为‘聚能’进行的收购,应该是基于‘主业向心力’的收购”,中联的思路相当清晰,必须保证公司的收购边界极限仍然使公司保持“主业向心力”,如果超过,收购就会失败。“我们关注三个问题———工程机械行业够不够做?值不值得做?难不难做?”答案是肯定的。接下来的问题就变得简单了———“重组并购的对象必须是工程机械产业的补充、延伸,或有利于主业的发展。”

  回望中联走过的收购之路,正凸显着这样的思路:收购湖南机床厂、重组并购浦沅集团,均与工程机械产业紧密相关,成为集团主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事实证明,因“主业向心力”而形成的“巨大能量”不容小觑。

  湖南机床厂是中国机床工具行业的重点国企,受国企通病制约,企业停滞不前。2002年12月,中联重科承债式收购湖机。通过改制,湖机在职员工人数从1300多人减少到480多人,迅速扭转连年亏损的局面。2003年,湖机实现销售收入、产值同比增长均超过200%;今年1-5月,实现销售收入5303万元,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到30万元,为改制前的7倍。

  2003年8月,迄今为止世界工程机械领域最大的一次并购发生,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中联重科、浦沅集团、浦沅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四方签订《重组并购协议》。改制后的新浦沅集团顺利组建。今年1-4月,重组并购后的浦沅有限公司和浦沅集团公司销售收入突破7亿元。市场占有率、净利润均大幅增长。

  目前,中联集团总资产已超过30亿元。今年1-4月,中联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8.5亿元,利润1.83亿,同比增长分别超过200%和300%。预计全年集团销售收入将实现60-65亿元,净利润6-6.5亿元。

  诚信催生“多赢”

  管理学原理认为,人具有复杂的思想,对被改变或被强迫性地改变会产生巨大的抗拒力。但一旦从理念上、情感上产生认同,人们就会自愿地投入,创造性地完成工作。

  在中联集团的扩张中,“至诚无息,博厚悠远”为核心理念的诚信文化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诚信使人员得到有效整合。在具体运作中,中联没有采用并购企业常用的干部“掺沙子”、派工作组的做法,詹纯新提出“三不变、五统一”———公司名称、产品品牌不变、领导班子基本不变,规划、投资、用人、文化、制度基本统一。

  詹纯新告诉记者,重组并购完成后,湖南机床厂、浦沅集团公司、浦沅有限公司的高管人员与原班子几乎没有改变。正是这个“临危受命”的原有班子,强有力地保证了生产经营等各项工作,使改制、全员下岗竞聘等一系列改革步骤得以平稳运行,顺利完成。两大并购,涉及职工人数6000余名,但没有发生一起因改制而上访的事件。“不变”的管理团队成了企业实现“变”的强力保证。“个人发展的前景与企业集团事业前景的融合”,直接催生了“政府、本企业、被并购企业及其员工均满意的多赢局面”。

  中联“核”裂变

  与国际工程机械名牌企业相比较,中联集团是一个产品类别丰富的综合型企业。为适应工程机械行业专业化经营的国际潮流,中联集团正在实施“核”裂变战略,打造国际化工程机械产业集群。

  这一思路是,以中联集团为核心,以资产和品牌为纽带,实现自有品牌与国际品牌的对接和产业链的延伸,在中联集团内构建一个国际工程机械精品的集合。通过持续的链式“核”裂变,在中联集团周边将出现一个国际化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

  詹纯新介绍,目前,中联集团的产业领域涉及工程机械制造、机床工具、卫星导航电子产业、新兴租赁产业、房地产开发等行业,生产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十大系列、一百多个品种的主导产品。中联集团正在逐步形成以工程机械为核心的“五大园区、七大生产基地”的产业群布局。

  五个工业园区将于2007年全面建成投产,届时,中联集团将实现年生产能力突破200亿元。由此彻底解决目前面临的产能不足的发展瓶颈,实现规模效应,为实现国际化重工基地的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本报记者唐婷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第三轮六方会谈将举行
河南高考舞弊案
河北邯郸6-3矿难瞒报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