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惟文凭是举”到“视文凭如粪土”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7日13:41 信息时报 |
近日见两则新闻,一是海南省委党校违规“批发”了数千个“假的真文凭”被查处;二是一篇党建专家的访谈,该专家认为,前不久中央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不再把文凭作为选拔干部的一个绝对标准,惟文凭是举的简单化做法已经开始被纠正。这些重要变化,是中央为杜绝文凭“注水”现象发出的重要信号和政策导向。 文凭不等于能力,“惟文凭是举”肯定是不对的。它一方面直接导致了文凭“注水”以及假文凭的泛滥,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将真正优秀的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然而,不“惟文凭”了,那惟什么呢? 肯定有人要回答:“惟才是举”呀!这太对了,简直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问题是,怎么判断才能的大小呢?其实,从来没有人否认过“惟才是举”的正确性。“惟文凭是举”只不过是将“文凭”与“才能”之间划上了等号,其错在于简单化,而不是否认“惟才”。应该说,“惟文凭”本来也是以“惟才能”为出发点的。 要贯彻“惟才是举”,就必须有具体的标准对才能进行测量。“文凭”其实是一个知识水平的标准。除此之外,还应该有很多测量实际工作能力的要素,比如处理具体业务的表现、协调组织能力以及过去的工作业绩等。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实际工作能力根本无法量化。在现实的考评以及干部选拔工作中,这主要是由上级领导和组织部门说了算,这种“惟上”的主观性,更容易导致任人惟“亲”甚至任人惟“财”的情况。 回过头来再度审视“惟文凭”,其实它并不是一无是处。文凭是学习经历的证明,它至少可以说明某个人曾经系统地参加过某个专业的学习并通过了考试———如果它是通过完全正当的途径所取得的话。文凭现在之所以声名狼籍,主要是因为“注水”文凭和假文凭太多,是“李鬼”败坏了李逵的名誉。然而,就像不能因为市场上常有假茅台就否认茅台这个品牌一样,也不能因为假文凭和“注水”文凭的存在而认为文凭一文不值。 “惟文凭”是不对的,视文凭为粪土同样是不可取的。在缺乏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的中国,作为衡量一个知识水平的重要指标,文凭自有它的价值。现在的问题,是必须打击“假冒伪劣”,严把“生产质量关”,保证文凭的“含金量”。像海南省党校那样为了敛财而“批发”文凭的行为,一定要予以严惩。但“不再把文凭作为选拔干部的一个绝对标准……是中央为杜绝文凭注水现象发出的重要信号和政策导向”的说法却值得商榷。笔者相信,纠正“惟文凭”的目的是为了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科学化,而不是为了“杜绝文凭注水现象”———人民币也有假冒的,难道为了杜绝假币,就让它贬值吗? 盛大林(来源:信息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