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西柏坡精神:历史苦口婆心的嘱咐和在当代的警示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7日14:46 人民网

  为什么现在重提西柏坡的精神,这似乎是每位来看展览的人,都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因为西柏坡的鲜活历史记忆,在过去只是存在于党史教科书上,只是在人们重温用现代化影视手段,重温那段艰苦卓绝年代浴血浴火历史重新再现的时候,才会去接触和了解的。它新中国诞生之时,作为最高决策机构的所在地,让人们感到了有一种不可思议的东西,依旧就在西柏坡依旧存在着,它能够深深感到了每位在这儿驻足的人们。

  来到北京“西柏坡”似乎让人们一定要通过这次展览,来解读一个必须清晰明确得到回答的问题,那就是现在我们是否还需要两个“务必”的精神,因为现在我们党的各级官员,似乎已经多少有些淡漠了新中国在开始起步的时候,就是在这个条件及其简陋的小小的山村。共和国新的一章就是从那儿开始掀开的。那些熟悉的山村的小路、包括那些农村中的生活场景和农家的工具,以及取自西柏坡的实物无不体现出了这样的寄托,别忘了西柏坡,别忘了那儿的一山一水。现在它来到了北京,把人们重新带会了那个年代,

  其实,这样的一次展览的意义,无论如何评价仍然是在一种感悟和接受教育的层面上的,现在我们所需要的或是真正需要的,远远不是我们的年轻学子仅仅知道和熟悉了这个地方就目的达到了,因为,党的历史和共和国如何诞生的历史,应该成为需要经常温习的年轻的学生和共产党人经常学习的课程。你是否依然对来自那个小小村庄的一切感到熟悉或是亲切,或是你是否知道从西柏坡开始的新历史和新要求,到现在为止依然是不会过时的要求。因此说,通过西柏坡的展览,是更希望那些手中拥有和握有权力的人,真正理解西柏坡精神重提的意义。因为忘记了两个“务必”的精神,那就是意味着你已经和真正共产党人的要求标准有了距离,这个距离的加大,就说明了你已经违背了当年我们建立新中国时,对百姓和人民的允诺以及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愿望。

  为什么要重提西柏坡精神提出这样的问题的,自然不会仅仅是党的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们需要理解和掌握的--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对于当代青年、对于立志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中人们来说,都是非常中肯和语重心长的嘱咐。

  所不同的是现在我们让历史重新用现代的手段,来供我们审视接受这段真实历史的教诲。重新进入那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嘱咐是如何出现的场景。

  感动是否持久,或者是否管用,自然不会是因为走进了这个展览一切问题就会解决的,同样也不会因为当场的感动,就是通过媒体采访到了那些能够流畅表达这份情感的普通人,就宣告结束了。因为我们现在能够被感动的东西和方式很多,而且媒体在一直制造着和渲染着这种感动的精神。而现在“西柏坡”就在我们眼前,我们会用什么样的心情,来接受这份极为珍贵的历史财富呢?

  是在那些极为平常的纺车和石碾前留个影就与西柏坡的精神相融了,或是,就在那幅幅画满了作战地图的与共和国诞生的战争前夜面前,用数码的方式把我们现在的形象交进入到那个氛围之中就达到了来此参观的目的。

  显然,西柏坡的精神作为承接历史新起点之处,它所包容的精神已经和党的历史成为无法分离的地方。

  西柏坡--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圣地;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用来撷取精神之火具体的火种之源。

  西柏坡精神,在当年是在期盼着新中国诞生之时的千头万绪,和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那种进京赶考般的心情下出现和存在于历史之中的,是那种既有要建立一个新中国的欣喜,同样也是有着丝丝担忧的,因为要“坐天下”的中国共产党人能否跳出历史的怪圈,能否保持永远充满勃勃生机的活力,当年都是得到了肯定回答的。但是,当年所提出的两个“务必”的精神,是否能够获得感动的持久和持续的效果,则是这次来自西柏坡的展览,所真正希望得到的展示效果。而且是越是持久,效果越是好。

  历史的苦口婆心是否继续有效,已经逾半个多世纪的嘱咐现在人们是否真得能够听得进去,相信,现在人们观看的热情,不会是当下的历史情景剧,而是,用心灵来感受这永远不会衰竭的精神和信念。

  一段历史的回忆,一代伟人的风采,通过西柏坡让我们感到了从井冈山到延安到西柏坡精神都是一脉相承的,而现在当我们建设小康社会时,我们更需要西柏坡的精神,通过“西柏坡”,两个“务必”历史的嘱咐更为清晰地回响在我们的耳畔。(济南李华新)

  稿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第三轮六方会谈将举行
河南高考舞弊案
河北邯郸6-3矿难瞒报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