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城市发展应重视安全减灾要素(视点)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8日05:02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金磊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树立科学发展观的今天,笔者认为极有必要从多方面对科学发展观的安全要素予以普及和解析,不如此很难形成对社会发展有价值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

  建立综合的灾情观

  客观地讲没有哪种灾害叫做城市灾害,但几乎所有灾害都集中在城市局面上,城市是现代灾害的巨大承载体。

  对于城市灾害的分类,国家建设部早在1997年公布的《城市建筑技术政策纲要》的防灾篇中强调:“地震、火灾、风灾、洪水、地质破坏”五类为城市主要灾害源。历史的看:新中国成立前的北京其主要灾类可归纳为“旱、涝、蝗、震、疫”,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减灾科技专家又将它拓展为“气候、污染、交通、火灾、地震、生物”七大类。

  笔者认为:灾害分为生物性和非生物性,而急性突发传染病是生物灾害的重要表现。灾害,是由于某种不可控制或未能预料的破坏性因素的作用,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突发性或累积性破坏或恶化,引起人群伤亡和社会财富灭失的现象和过程。一个全面的可持续发展观不能缺少安全减灾观。倡导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把安全减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来对待。

  安全减灾应更关注“安全生活”

  从2003年12月23日重庆开县井喷,到2004年2月5日北京密云灯节悲剧、2004年2月15日吉林中百大厦火灾及浙江海宁土庙火灾;国内外还不乏公众场所因盲目拥挤或突发事故而导致的惨案,如1990年麦加隧道惨案等,这些都震动了我们平静的生活,给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造成威胁。

  面对自然灾害与人为事故,城市现代化应如何增强实力;面对日益增加的城市灾害损失,城市应如何设防?这些惨案都深刻地启示我们:(1)要教育公众树立公共场所相互礼让的观念,尽量不因为自身问题为他人造成困难;(2)要教育公众尽量少到人群高密度集中的场所,如果已在现场就必须要有应急防范的安全意识;(3)作为政府及公共场所管理者采取多种方式及手段去教育公众,不仅树立公共场所安全文化的理念,还要勇于以“第一目击者”身份出现,善待自己,救助他人。

  对综合减灾强调“三制”建设

  现实安全减灾的一系列问题越来越综合,从而使不少重大问题不可能在单学科得到解决。但若用学科综合的方式去对付这些重大问题,类似于用“拳头打跳蚤”,无法使这些问题得到有效解答。所以实践中要从学科综合转向问题综合。(1)城市管理的组织整合。即建立综合减灾管理的领导机构,应急指挥专门机构和专家咨询机构;(2)城市管理的信息整合,加强灾害信息的收集、分析及处理能力,为建立综合减灾管理机制提供信息支持;(3)城市管理的资源整合,旨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为实施综合减灾管理和增强应急处置能力提供物质保证。

  (作者为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团专家、北京市公安局奥运安全顾问、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4年06月18日 第二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第三轮六方会谈将举行
我国部分省市供电告急
河北邯郸6-3矿难瞒报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