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让死刑犯带着感激“上路”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9日02:06 新京报

  6月17日,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生命走到尽头。被执行死刑,是被他残忍杀害的4名同学得到的公正,对于饱受心灵折磨的他,也未尝不是一种解脱。

  死刑的命运已经注定,只要在法律规定的时限内,法院选择哪一天执行,都不出乎人们的意料。如果说有什么让人稍感意外,那就是马加爵家属之前对于被执行死刑的一无所知。6月18日《新京报》的报道说,马加爵的姐姐从网上看到有关消息后主动给记者打电话:“我弟弟是不是真的死了?”他的父亲接受采访过程中则不断重复着一句话:“法院应该通知我一声啊……”看来,没有和马加爵见上最后一面,已成为他的亲属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不知马加爵本人是否有同样的遗憾?

  对于死刑犯在被执行死刑之前要不要通知家属,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各地做法也不尽相同。但是,法律没有规定、各地做法不同,都不妨碍我们从法理、从人性的角度分析,法院应该怎么做?

  包括马加爵在内的死刑犯走向毁灭,是咎由自取;让他们为自己的罪恶行为付出生命的代价,是受害者应得的正义。但是,付出生命的代价,并不意味着他刑前会见家属、交代自己后事和向家属告别等权利的丧失,而是应该得到尊重和保证———这不仅是罪犯个人的感情需要,也是其亲属的感情需要。

  一个人来世上走一遭不容易,当他以一种并不光彩的方式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让他爱的人、爱他的人做最后的告别,是人性的要求。对于法院对马加爵“不宣而毙”,马加爵的父亲说:“我的心很乱。本来我是打算在死亡复核结果出来后去看看马加爵的,真的,没人向我说过什么时候要执行。”马加爵的姐姐说:“我们会接受事实,但却有一个请求:请善待我们!”读来令人心碎。

  任何犯罪都不仅是犯罪者个人的悲剧,而是整个社会的悲剧。就马加爵案件来说,在给予惩罚的同时,也应给他应有的关爱。这种关爱,对于社会来说也是必要的。考量犯罪发生,犯罪形态、犯罪起因等不一而足,而罪犯对于社会、对于他人的冷漠心态,却如出一辙。

  正是人性的冷漠,导致罪犯作出种种丧心病狂的行为。

  而减少犯罪,也需要从唤起更多人的温情开始。给死刑犯最后的关爱,让他们和他们的亲属体会最后的温情,是“温情建设”的一部分。

  去年,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出台司法为民50条新举措,其中一条就规定:死刑犯临刑前可以会见亲属,死刑犯李军成为首个受益者。

  在法院安排下见到妻子的李军说,这“满足了我心里最大也是最后的一个愿望,我十分感谢政府、感谢法院。”

  让即将告别这个世界的人带着感激“上路”,让留在这个世界的人体会更多感受温情。

  李曙明(北京记者)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第三轮六方会谈将举行
我国部分省市供电告急
河北邯郸6-3矿难瞒报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