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不是诗人的诗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9日05:18 人民网-人民日报

  吴志实

  《费孝通文集》交付出版之后,我们腾出手来整理费老的诗作。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尽可能不要遗漏先生的哪怕只言片语,更何况是诗。当我们把搜集到的诗稿拿去征询老人意见时,不想回答却是:我不是诗人,没有出版的必要。

  我们当然能领会先生的意思———诗之于他,不过是兴之所致,欲罢不能,信手写来与亲朋唱和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并没想日后要编什么集子。但作为他的晚辈,我们还是觉得,诗既为言志之物,毕竟寄托和记录着先生治学之外生活的另一侧面。而这一侧面,想来也是读者希望了解的。

  在先生七十年的学术生涯中,“志在富民”是他不懈的追求。不管是求学时代,还是作为一名教师,即便身处逆境乃至后来身居高位,他始终不懈地思考探索、调查研究着底层民众如何能富裕起来的路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他以古稀之躯,不辞劳顿,以“行行重行行”的坚韧,奔波于祖国的东西南北,为人民的生活能摆脱贫困,从温饱迈向小康而殚精竭虑。他曾感叹生命的短暂和岁月的无情,为此他给自己定出目标,把时间喻作金钱,他说天假以年,将皓首不移地在富民之路上走下去。

  这些年有机会跟随先生走过一些地方,耳闻目睹了先生作为老一代知识分子的坦荡胸襟和爱国情怀。像他们那代人一样,无情的历史耗费了先生他们最宝贵的时光,可是“荣辱任来去”。他知道怨天尤人是没有用的,只有加倍努力,与时间赛跑,不失“白发垂年尚未迟”。因此,在拨乱反正后的二十多年里,他以“碌碌未敢休”自警,在繁忙的各种社会活动之余,写下了四百多万字的文章,使人不能不惊叹老人身上释放出的巨大能量。

  然而在生活中,先生又是一个文人气质很浓、平易随和、诙谐幽默的人,并不都给人以一副学术的面孔。他身上有着很丰富的情感,一如他遣怀寄兴、隽永绵厚的众多杂文随笔所示人的那样。因之,平日的所思所感在叙述的文字不足以表达复杂心绪,因触景生情和感事抒怀使“笔下难尽胸中意”时,便自然地化作了诗的语言而宣涌出来。先生说他不会作诗,其实是自谦。诗之物、情、意“三境”,在他的诗作中已然有了风神与气度。从我们得到的这部分诗作中可以看到,先生的诗,颇得乐府的风范,不仅少有藻饰,而且不拘一格。不论是五言、七言,还是律诗、绝句,甚或是长短句,无不有感而发,直抒胸臆,其寄兴感怀,尽在咏叹之间;思乡、怀人、记事、咏史……其内容的丰富,可以说每一首诗的背后,都有一段令人难忘的故事。我们觉得有必要让大家来一同分享读诗的快乐,而这也正是我们的初衷所在。然而也有遗憾,就是诗集中的诗多写于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多年,即便是这二十多年里所作的诗,也没有搜集全面,再早的诗作,由于年代久远和众所周知的原因,搜求就更加不易。这也似应了先生诗中“岁月去匆匆”的喟然。

  不过,也有可欣慰的地方。当亲朋好友得知要编先生的诗存时,纷纷送来各自保存的墨迹照片以及收藏的手稿,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方便。看着先生在行途中用各种纸片草就的诗稿,我们颇为感动,遂萌生出一个想法:与其把这些信手写下的手迹弃之一边,不如附于书中文图映衬,也不失为互补。这样一来,虽诗稿与手迹在个别文字上略有改动,但使读者能窥其主人吟哦时的措思与心迹,应该说也别有意味。

  《人民日报》 (2004年06月19日 第八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第三轮六方会谈将举行
我国部分省市供电告急
河北邯郸6-3矿难瞒报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