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谁动了我们的理想(聚焦沸点)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9日09:21 人民网-江南时报

  盐城 成彪

  6月17日,残忍杀害4名同学的马加爵被执行枪决。马加爵以生命为自己的暴行领罪,这是法律的公正;他的生命结束了,但从他个人悲剧折射出的学校、家庭、社会所存在的教育问题却没有结束,由此展开的反思、纠偏恰恰才是开始。

  初中阶段正是形成理想并为之产生激情和努力的时期,而马加爵的理想却“消失”了!坦承己心,我不吃惊,我曾探问过身边的同学、同事,他们中的大多数关于理想的产生与消失与马加爵也差不多,儿时的理想早早夭亡,以后都走着别人给自己设计的路。到底是谁动了我们的理想?

  关于理想,有两个发人深省的事例:一个发生在美国。一位小学教师退休后拿出当年孩子们留下的“我的理想”作文,逐一找到那些已长大成人的孩子,“核对”他们理想的实现程度,结果发现有近半数人实现了当年的理想,还有两成人接近于实现理想。于是他得出结论:理想对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另一件事发生在新加坡。一位中国父亲携子到新加坡读书,他的儿子参加了新加坡教育部组织的智力测试,成绩很好,新加坡教育部允许他的孩子报考新加坡最好的11所中学。经济繁荣、精神文明的新加坡至今没有提出普及大学教育的口号,还专设有许多技术学校,在很多可以选择的学校里,学生总能到“理想”的学校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解读和对比上面两个事例,我们能够挖掘出咱们理想消失、理想实现程度低的一些原因:一、孩子被看做是不懂事的,父母的设计代替了孩子的理想;二、孩子从一生下来几乎就固定了十二年的读书场所(含幼儿园),是好是孬就这些了,碰运气吧。而在诸多学校里,开设的都是“公共课”,学生多彩的理想在这儿几乎找不到土壤和阳光,只能读万人一式的课本,走亿人一路的成才道路。

  对中国的孩子来说,理想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只要环境干扰多了,有也等于无!这正是中国孩子的悲剧,想来痛心,尤其是听到马加爵说“没有理想是最大的失败”后,我后脊发凉,忧从心起,相信忧心的还有很多人,乃至全社会。

  《江南时报》 (2004年06月19日 第四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第三轮六方会谈将举行
我国部分省市供电告急
河北邯郸6-3矿难瞒报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