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职场体检的锦绣“陷阱”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1日08:56 中国新闻网 |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本刊记者/罗雪挥 受各种因素影响,职业心理测评并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准确。而且各种测评技术和测评师水平的参差不齐,会影响职场体检的效果。 不要迷信职场体检!资深的职业咨询师 白玲如是说。 “职场体检提供的是一个科学的参照值,但是不能够取代人的决策。这与医生看病是一样的道理,验血提供的只是一些指标,至于最后诊断结果乃至开药方,还是要综合判断。而这种测量的准确性,很难达到100%。”白玲说。 在体检过程中,情绪等因素会影响到体检的真实结果。为了尽力减少这些影响,白玲也采用了一些方法进行调节,比如在她的门诊室里,常放着大白兔糖,“大白兔是大家熟悉的,熟悉的东西就是可以掌控的,能够让客户放松下来。”门诊室的沙发也是特别经过挑选的,有红色、灰色,“看到客户坐到哪张沙发上,就已经知道她现在的心理状态怎么样。”白玲曾经接待过一位沮丧地坐在灰沙发上的女士,细听后发现她的烦恼首先来源于她紧张的夫妻关系,白玲试图帮助她把这个关系理清楚,还原到比较平静的状态后才正式对她进行全面检查。 但即使是这样,职场体检也不能够做到绝对准确。北京诺华仕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商务发展经理万泓告诉记者,她们在为企业客户体检时,往往会配备辅导师,帮助参加体检的人找到真实的状态,因为一般只有10%的人能够一遍做准,大部分人都需要指导后才能够找准自己的类型,还有10%的人属于特别强势型,他们认为自己的心理性格是希望成为的偶像或者英雄具备的素质,或者是自己特别看重的人对自己期待的素质,并非自己的真实状态。万泓介绍,曾经有一位大型企业的总经理,体检后除了外向性格吻合之外,其他结果全部对不上号。 白玲也遇到过这种情况,“职场体检会碰到两种结果,一种是对方把我们当成亲人,一种就是极端的抵触情绪”,曾经有一位40多岁的男士气愤地认为体检报告与他的实际情况不符:“没有人跟我说过我是这样的人!”但在咨询中白玲发现,他又一再地询问如何改正在体检报告中列出的职场缺陷。 做过了职场体检,并不意味着完成了治疗。白玲工作室旗下的专业咨询师陈小倩介绍,有三类人做职场体检效果不大:一是自身资源太少,不足以改变现状的人;二是安于现状,不肯做出努力改变的人;三是已经对自己比较了解,能够自己解决职业方向的人。 白玲说,做了职场检查后,只有30%的人会采取行动,30%的人无动于衷,剩下的人在“努力”。“只要努力的都不会后悔,我们只帮助自助者”。 目前整个职业心理测评行业水涨船高。在上海,发展势头最猛的阶段,5天就冒出一家做职场体检的公司。测评工具,来源众多,有的属国内自己开发;有的是直接从国外引进等;还有的是其他各种手段开发的五花八门的测评工具;而有人干脆就依赖多年做人事的经验,几乎不采用测评技术,全凭经验定夺。 北大心理系主任王垒认为,各种测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会影响职场体检的效果。 职场体检的准确性取决于测评技术及测评师素质。从技术上来讲,测试技术只是工具,需要改良,不能够直接从国外拿来用或者简单地翻译成中文。因为跨文化的背景差异太复杂。比如在西方标新立异是受到称许的行为,在中国就有可能被认为不合群;而一套工具,也并不能够适应所有的人,往往需要量体裁衣,诊断后提出一套评估方案才真正有效果。对于职场医生的素质,王垒认为需要大量的训练,“就像学开车一样,必须要有大量的练习经验,并不是有一些人事方面的经验就可以做测评”。 目前,到底采用什么工具来进行职场体检,或者什么人才具备职场体检职业医师的资格,国内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