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在大历史的背景下考量历史细节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1日09:14 南方都市报

  推荐二:《大历史不会萎缩》

  历史视野

  林扶叠(本报书评人)

  黄仁宇在《大历史不会萎缩》一文中转引帕斯捷尔纳克的话说:历史无法眼见,犹如草叶滋长的过程中,无人能目睹其成长。恰恰是因为“无人能目睹其成长”,后人才需要一个“大历史观”,需要对草叶生长的过程和结果,做一个全面“复盘”,看清其中的各种因果关系,不因一时勃兴而骄傲,不因一时萎靡而颓废,以便能明了自身所处的位置。

  在中国的民间比喻中,历史并不是一个被尊重的词汇。在我年幼的时候,刚刚接触“历史”这个字,耳朵里钻进来的就是诸如“历史是个婊子”、“历史可以随意打扮”等等说法,不一而足。和这一类生命力旺盛的民间智慧可以相提并论、异曲同工的,则是另一些比较玄乎的说法,“超越历史”、“重塑历史”、“创造历史”之类的标语口号。小时候,我跨越过木马,重塑过泥人,创造过小尿壶。既然历史可以超越、重塑与创造,则距离木马、泥人和尿壶不远了。韩信曾受胯下之辱,如今历史承担了这一命运,我对历史的“不尊重”,也就有了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长大之后,阅历渐广,认识到自己的偏颇,便企图通过读历史类书籍以补救。所谓补救,也有几个原则,比如尽量多读各种观点的历史著作;尽量多读外国人写的历史著作;国人的历史著作,大致只读民国之前写就的;读书要先知道作者信奉何种哲学和社会学理论;对于部分哲学、社会学理论的信奉者著作,只可批评性阅读,或从反面阅读。

  如此这般挑剔,加之国内出版业的萎缩,能够剩下的书其实没有多少种了。在这些书里面,能够读完而又有所感触的,更是凤毛麟角。美籍华人学者黄仁宇的书便是其中之一,虽然我对他的“数目字管理”、“纯技术”、“中国的长期革命已经完成”等提法腹诽不已,但对他的“大历史观”却一直念念不忘。日前,买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他的文集《大历史不会萎缩》,每天睡前翻几页,企图从中寻找到解决自己思想问题的工具。

  我的思想问题在于,儿子日渐长大,已可读书识字,我却愈加茫然和困窘。因为在他尚在襁褓的时候,我曾发愿为他写一套历史课本。可是一旦想操刀之时,却发现无法解决一个问题:如何认识、评价历史。历史的细节容易梳理,而对历史的判断,则非易事。举个简单例子:中学课本上有顾炎武的一句经过窜改的名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的原话则是“国家兴亡,肉食者谋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说这句话的时候,中国还处于“家天下”、“大一统”的帝国时代,国家兴亡,是吃肉的人(当官的人)的事情,和老百姓不相干。这句名言的转变和家喻户晓,发生在上世纪中国由帝国向现代国家转变的过程中。现代国家之确立,首先在于确立人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奴仆与主子、被牧与放牧的关系,而是互有权利和义务的平等关系。上面所说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则建立在人人对国家、民族的认同基础之上。而在民族认同感的确立过程中,必须借助历史叙述,也就是多宣扬历史上本民族的好人好事,增加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自清季以来,无论是维新派还是革命党以迄余下诸党,无不致力于此,造就了晚清、民国史学界的兴盛。现代国别史,大多建立在对国民的民族认同感的默认基础之上。要想在现时代写出一部给儿子看的通俗性历史课本,不可回避这一问题。

  前段时间到泉州一日游,参观当地的船史馆。郑和七下西洋,即从泉州出发,开辟了世界远洋史的奇迹。如果单纯地看待这一事件,无疑应该在中国历史上大书特书,然而细究,把它放在一个“大历史”的框架内看待的话,则会得出匪夷所思的结论。郑和七下西洋,证明了当时中国在造船和航海技术上的全球领先地位。这一辉煌历史细节的获得,却是以拖垮整个明王朝的财政、吃光子孙粮为代价。好大喜功的明成祖死后,朝廷认识到事情的严峻,立即停止这种形象工程,进而亡羊补牢,因噎废食,颁布靖海令,禁止远洋贸易,甚至禁止建造三桅以上大船,从此开始了几百年的闭关锁国,以至清末。有因必有果,把一历史细节放置到足够辽阔的大历史背景下,则可看出一连串错综复杂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自明成祖至清光绪帝,中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毫无建树,大可算是这次“空前绝后”的航海里程碑的后遗症。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人名垂青史,几百年的历史机遇悄然丧失。如果放在一个大历史的背景下考量中国历史的进程,而不是拘泥于一时一地一人一种意识形态,则会发现,这一类的历史细节比比皆是。

  也许有人会说,这种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考量,太过琐碎,不是“历史的同情”,不是写作历史的正确态度。然而,如果不能把具体历史事件放到大历史的背景之下讨论,则只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对历史以及处在历史中的具体人物的所谓“宽容”与“同情”的历史理念,则为其提供了逃脱乃至操纵历史的理论工具。

  黄仁宇在《大历史不会萎缩》一文中转引帕斯捷尔纳克的话说:历史无法眼见,犹如草叶滋长的过程中,无人能目睹其成长。恰恰是因为“无人能目睹其成长”,后人才需要一个“大历史观”,需要对草叶生长的过程和结果,做一个全面“复盘”,看清其中的各种因果关系,不因一时勃兴而骄傲,不因一时萎靡而颓废,以便能明了自身所处的位置。

  图:

  《大历史不会萎缩》,(美)黄仁宇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版,28.00元。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全国英语四级考题泄露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第三轮六方会谈将举行
我国部分省市供电告急
河南高考舞弊案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
2004世界难民日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