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华商报:作弊,作弊,谁之过?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1日12:16 中国新闻网

  镇平、濮阳高考舞弊案余音未散,大学四、六级英语考试作弊新闻又接踵而来,当一些高校不断从考点揪出数量不小的“枪手”,当考前7小时英语作文的题目被堂而皇之地挂在某网站,一场对考试制度、对道德诚信、对教育问题的拷问和议论使炎热的六月持续升温。

  考试作为选拔人才、考核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一次极其重要的知识、利益、权力等社会资源的分配,是国家和社会实现公平竞争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考试制度是教育制度的重要“发动机”,其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决定了教育制度的质量高低,而教育制度的质量不啻为国家赛跑的“核心竞争力”。如果说“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挂在封建书生面前的一串诱人香蕉,那么“考试面前,人人平等”就是支撑现代教育制度的一个基点。

  为了维护这一基点,我们的措施不可谓不缜密周全,我们的惩治不可谓不严厉无情。可是,面对这样一个严肃的社会活动,面对这样一种良心与道德的考验,却总有一种力量让作弊现象“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样的现象我们不会陌生:每到四、六级考试前,明暗交织的“重金寻枪启事”便在不少高校粉墨登场。重赏之下,不乏勇夫。对瞒天过海的作弊者,由于其破坏了起码的公平原则,谴责是理所当然的,但一味地把所有的板子都抽在作弊者的身上,是不足以解释清楚作弊屡禁不止的原因。其实,这些年来有一种质疑声一直不绝于耳。

  四、六级英语考试与学位是否应该紧密捆绑?在中国走向世界的路上,英语的确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语言作为知识的载体,其在知识的继承、传播、掌握、发展等方面的作用独一无二。英语作为世界上最通用的语言,理所当然有学习的必要。但是,一门知识,毕竟只是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从社会分工的规律和社会实践看,英语的适用范围并非无边无际。而且,学科的日益细化使得大学几乎不可能培养出“大而全式”的全能选手,从培养“考试高手”向培养“社会人才”的转变,也使得知识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工具,更应该成为一种构造健全人格、提炼生存本领的精神与智慧之源。把英语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准,其实是一种令人担忧的“语言崇拜”,一种崇拜一旦被某种力量赋予强制性,那么很可能就会成为一种缺乏理性的盲目。四、六级考试作弊事件的屡禁不止其实就是矛盾主体双方的天然冲突。如果放眼一个更广阔的环境来看,更深的背景也许是“文凭崇拜”、“一纸定命运”等社会现象和观念的盛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何抛却急功近利,从人才的培养、从教育的本质、从社会的进步等更深广的角度来审视作弊的根源,时不我待了。

  对于这样一种矛盾冲突,已经引起众多高校的思考和重视。复旦大学等一些高校已经在制度方面作出改革,将四、六级英语考试和学位分离,这是对“英语崇拜”的一种理性校正。对英语的重视无可厚非,对作弊的行为坚决反对,但面对层出不穷的作弊现象,基于一种责任,我们有理由认真地想想:作弊,作弊,究竟谁之过?为什么那么多学生甘愿铤而走险上演“一群火枪手”之剧?(马九器)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英语四级考题泄露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第三轮六方会谈
我国部分省市供电告急
河南高考舞弊案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
2004世界难民日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