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警惕“假冒伪劣”上山下乡(直奔主题)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2日06:34 人民网-江南时报

  江苏 林晓晓

  报载,日前,在对北京远郊的一次突击检查中,执法人员发现,这些地方存在着大批专门出售过期药的小药店,而这些药店又都是没有合法经营执照的“黑店”。

  这不仅让人联想起了不久前的“毒奶粉”事件。所幸的是,我们并没有通过媒体看到这些过了期的“毒药”让谁变成了大头人,我们的视神经也没有被那些触目惊心的场面再一次刺激。于是,突击检查之后,“毒药”风波就渐渐销声匿迹了。没有出现预期中的全国大检查,也没有全国各地的新闻媒体进行铺天盖地的后续报道。可是,相关执法人员真的没有在他们的身边见过那种遮遮掩掩地写着一个“药”字的可疑店铺吗?难道在北京远郊发现的这种专卖过期药的黑药店真的只有北京有吗?

  事实并非如此,应当承认,现在那种包装拙劣很容易识别的假冒伪劣商品在消费水平相对较高的城市中并没有多大的市场。但是,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的情况就不那么乐观了。由于经济状况堪忧,所以那些和高档货的外形、包装甚至于标志都差不多的假冒伪劣产品就成了当地人的首选,更何况那些被巧妙涂改了生产日期的过期药,更是让人防不胜防。于是这些本来需要医药救治的人们再一次受到假冒伪劣商品的毒害,成为最悲惨的人群。

  眼下,问题商品充斥欠发达地区市场、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的现象日益突出,这些地区的消费环境着实令人担忧,因为这种现象可能比我们估计到的情况还要严重得多。笔者日前在苏州的一些乡村看到,标价0.3元一根的红皮火腿肠外包装上没有生产厂家、没有生产日期、没有含量标识;所谓的儿童AD钙奶虽有牌子,可也没有生产日期……诸如此类的现象不胜枚举。由此可见,“毒奶粉”也好,“毒药”也好,并不是“独立事件”,甚至不是偶然事件,而是管理上的漏洞和制假成本极低的“违法致富”环境纵容了相当一些人。这种情况必须得到扼制,我们不能总是等着出了伤人、死人的大“新闻”,才将某一项食品的安全问题摆上议事日程,轰轰烈烈地整治。中国人虽然有句古话叫“亡羊补牢”,但是我还是觉得“未雨绸缪”才是打击“假冒伪劣”的良策。当然,这需要有关部门拿出更大的决心,建立更科学的预防机制,摆脱更多的干扰(包括贿赂)。倘能如此,则是幸事。

  《江南时报》 (2004年06月22日 第四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英语四级考题泄露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第三轮六方会谈
我国部分省市供电告急
伊征兵中心遭袭击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
2004世界难民日
2004欧锦赛 2004温网
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