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非洲菊的市场传奇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2日09:25 贵州日报

  来自乌当区东风镇的非洲菊,在贵阳市场写下一个传奇:2002年5月,只有5户人家种了9.5亩;现在,超过50户人家种了近100亩,占了贵阳市场60%的份额。而原来占据市场的邻省非洲菊,现在已经远走俄罗斯。

  设在东风镇的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帮助完成了这个传奇。

  6月16日,记者来到这个颇具特色的园区,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周文的一番话,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力: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终极目的,就是为农民服务。

  2002年,20多位科技人员来到园区领办项目,带动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其中刘朝俊领办的非洲菊项目,催生了麦穰村非洲菊基地的建设。园区和科技人员对农户种植非洲菊可谓全程呵护:园区以每亩每年1200元的租金从农民手中租用土地后,修建水渠、道路和盖起温室大棚,再指导农民从事生产。试种成功后,科技人员还与农户到贵阳市公园路花卉批发市场推销,直到帮助农民打开市场。

  两年前的麦穰村,村里2000多农民人均田地不到6分,全村几乎清一色是种水稻。在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扶持下,现在麦穰村有几十户人家种花卉,种花的农户全部达到小康水平。今年又有近百户人家自愿拿出土地,向农业科技园区申请建设温室大棚。

  类似非洲菊的传奇,在乌当区还有可能再现。园区指导引进的美国无筋棒豆,1亩地1季产值3500元。非洲菊每亩产值在1.

  8万元左右,而正在实施的草莓套种葡萄项目,一季草莓每亩产值在2万元左右,套种的葡萄每亩产值在3万元左右,这是一种新型土地集约化种植模式,既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又填补了贵州冬春两季没有新鲜水果的市场空挡。

  从2002年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立以来,以探索我省典型喀斯特山区农业现代化的示范为重点,在蔬、果、畜、药、花五大产业上,创建新型农业样板,也塑造了一批新型农民。非洲菊种植户高言兰,现在已拥有26个大棚。种植杨梅的刘启贵,从5亩地发展到20亩。这些农民不仅自己发展产业,还组织和带领其他农民发展。在这种园区带动农民、农民带动农民的方式下,乌当区已经发展出300亩鲜切花、10000亩优质桃、1000亩杨梅、4万亩专业蔬菜、55000平方米GAP天麻等一批技术水平高、管理规范、社会效益好的专业基地。

  老品牌在园区也得到资源整合。由园区邀请的专家对阿栗杨梅种植进行全面指导,严格操作程序,按照无公害的标准进行管理,使得阿栗杨梅在品质和产量得到全面提高。2003年6月,阿栗杨梅被授牌为“贵州省优质农产品”,同时被授牌的还有永牌艳红桃。

  园区同时还是新科技试验和转化的大平台,省内多家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在这里进行科技嫁接、成果孵化,有上万人接受过园区组织的培训,带动农户3万余户。一批无公害蔬菜、水果项目在这里推广后,辐射到后所、龙井、永罗、阿栗等村。

  作者:陈翔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英语四级考题泄露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第三轮六方会谈
我国部分省市供电告急
伊征兵中心遭袭击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
2004世界难民日
2004欧锦赛 2004温网
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