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高考节”暴露中国教育误区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2日11:11 大华网-特区青年报

  反对

  呵护考生不应过头

  考生在考前出现嫖妓这样的“怪事”,一方面是学校和家庭平时只顾抓学习成绩,不顾学生品质培养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家庭和社会对考生过分“娇惯”有关。就像对待这名嫖妓的考生一样,警察机关一听说是“考生”而且是报考重点大学的“优秀考生”,马上就油然而生爱才惜才的恻隐之心,恨不得睁只眼闭只眼“放他一马”。报

  纸对警方的做法,竟也同样表示“敬佩”,称其为“人性化执法”。

  其实,嫖娼行为没有合理不合理之分。媒体和警方不该“绞尽脑汁”为他找借口开脱责任。放纵(即便是暂时)这种行为,其实是害了他,同样也可能危害社会。试想,对于这样品行的学生,如果不及时处理,即便他顺利考进了大学,进而成为“人才”走向社会,谁能保证他不会再找出其他更“体面”的借口,干出更加出格的事来。

  对违法行为就应该严肃处理,高考考生同样也不能例外。处处“娇惯”他们,最终只会扭曲他们应有的健全的人格。(陆高峰)

  反思

  如何解开高考“结”

  我上学的时候,老师经常给我们讲一些伟人年轻时培养自己意志的故事,比如毛泽东特意坐在山风口上或嘈杂之地读书,培养自己的专注能力等等。而我们现在的教育,一方面强调“励志”,另一方面又害怕孩子遇到各种恶劣的环境,自己给自己画了一个怪圈。家长陪考的场面虽然感人,但这样反而会营造一种紧张气氛,也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社会上有人认为,重奖状元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然而状元们毕竟是未成年人,心理承受能力有限,他们周围还有许多考分不理想者、落榜者,心理就更加脆弱。“炒作”过度会直接损害二者的身心健康,影响其今后成长。

  而高考之后的“谢师宴”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谢师宴”对经济宽裕的家庭当然不成问题。但对于父母下岗、经济窘迫的家庭而言,一顿饭或许就是一家人一个月的生活费了!家长们能否躲开“消费攀比”的阴影?“公款消费”是否也混迹于其中?

  高考成为“节”,本质上讲,是一种“结”,需要认真求解。(舞月飞)

  评议

  “高考节”与“学历社会”

  正如中国古代民间故事所说,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成龙,于是龙门成了一个突然发生质变的临界点。“高考节”的出现正好说明,高考被绝大多数人视为“龙门”———城市户口的学生考上大学就可以找到好工作,农村户口的学生跳过龙门就可以“农转非”,光宗耀祖,从草鞋到皮鞋。因此,高考成为一个全民“欢度”的节日,正体现了它的意义之重大、影响之深远。

  更深一层次地检讨,“高考节”之所以红花怒放,离不开它扎根的土壤———中国目前仍然处于“学历社会”,而学历恰恰是目前的“稀缺资源”。中国学生数量之众,世界无敌;但囿于经济水平、人口素质的掣肘,大学升学率却难与发达国家相提并论。这使得一方面大学一再扩招,另一方面大学文凭仍然令人羡慕。加上目前国内通用的人才评价机制仍以学历、文凭为基准,而实际工作能力却位于其次。人是一种逐利动物,有一种趋利避害的本能,在工薪、福利、荣誉等“无形的手”的指挥下,必然千方百计获取高学历。因此,中国出现“高考节”效应,虽然奇特,却有必然性。

  相反,等到将来中国的经济水平、人口素质达到足够高的程度,高学历已经成为人才的一项必备要素,真实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变成评价人才的首要指标,“高考节”也会自然消失。因此,虽然围绕高考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可忽视,但也不必脱离当前的社会背景来一味指责。(林森)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英语四级考题泄露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第三轮六方会谈
我国部分省市供电告急
伊征兵中心遭袭击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
2004世界难民日
2004欧锦赛 2004温网
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