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召回”召出的信用尴尬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2日11:32 红网 |
最近,在正式发布《缺陷汽车召回管理规定》后的第一次国产轿车召回行动在上海受到质疑。有消费者认为:此次二款日系“马自达”与“雅阁”轿车的大规模召回行动并非是出于为消费者考虑,而纯是借机炒作;也有消费者认为,既然广本去年10月29日后生产的新雅阁轿车已没有燃油箱质量问题,说明生产商已有察觉,那为何直至近日才实施免费检修与更换油箱;更有人对隐瞒缺陷汽车的生产商处1——3万的罚款规定表示了不满(《新民晚报》6月20日2版)。读了报道,笔者觉得此次轿车召回行动之所以引起质疑,折射出的实际上是一种信用的缺失,是一种信用状态的尴尬。 人们知道,不论是个人、还是厂商,甚至于是行政的信用度,决不是在一朝一夕间所能建立的,期间还有着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也就说,社会对个人、厂商的信用的评介,有一个时间上的积累过程,只有在有所经历之后,人们才会对某些人,或者一些厂商的信用度在内心作出一定的总体评介。且这些评介就象其所经的积累的过程一样,一旦形成在时间上就有了一定的稳定性,在人的思维方式上也同样会形成一种习惯。而如用这样的观点看,上述轿车生产商这次的“召回”行动,也许真的不象上述消费者所想象所质疑的那样,也许的确是出于对相关规范或声誉的考虑,才作出了这次“召回”的决定。但我们如能换个角度从纵向、也就是从汽车生产商的过去到现在,综合其对消费者的一贯行为与态度看的话,那我们几乎就可以百分之百的同意上述消费者质疑的合理性,尽管这对相关厂商来说,也可能是一个百分之百的委曲结论。也正因为如此,所以笔者觉得这不仅对相关厂商,而且对社会信用来说也绝对是一个令人尴尬的信用泥潭与困境。 而更应警觉的是,从表面看这似乎只是消费者对具体汽车生产商的信用质疑,反映的似乎也只是一个行业的问题。但我们如能从横向看一下其它行业,再从时间的纵向看一下其它行业的过去到现在,似乎可以发现如此的信用问题,已经不仅仅只是一个行业问题了,而是一个带有相当普遍性的社会信用问题。这就更要让人警惕了! 当然,笔者在此并不想对上述厂商的这次“召回”行动的真实性作出评判。而真想说的是,无论对个人、厂商,还是相关的行政部门来说,要想在社会公众心中拥有好的信用,就要从长期的日积月累开始,关键还是在于自已的“表现”。这就象一句老话所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信用度高低的建立也同样是此理,不会例外! :(稿源:红网)(作者:周义兴)(编辑:杨国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