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合肥中考焦点问题解答(上)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3日02:45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江淮晨报晨报讯近日,本报连续接到不少家长打来的热线电话,询问关于合肥市中考的事宜,本报约请该市招办相关人士,就家长关注的焦点问题一一解答。问题一:今年合肥市市区初中毕业生有多少人?市区普通高中(简称“普高”)招生人数是多少?其中省、市示范高中招收多少人?与2003年相比,省、市示范高中招生增长的比例如何?

  答:23000余人。今年市区普高招生计划10500人,其中省示范高中合肥一中、四中、六中、七中、八中、九中、十中等7所学校合计招生3500人;市示范高中合肥二中(特色)、三中、五中、十一中、二十六中(综合高中)、合工大附中、铁路中学7所学校合计招生3010人。省示范高中增加了950人,增长比例为37%;市示范高中增加了190人,增长比例为12%。

  问题二:今年合肥市市区普高招生工作政策有哪些变化?

  答:主要变化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体育考试分值由15分提高到30分;二是报考省示范高中须加试理科实验操作;三是扩大省示范高中招生计划分配到校生的范围及比例,即由2003年5所学校(合肥一中、六中、七中、八中、十中)扩大到7所学校(合肥一中、四中、六中、七中、八中、九中、十中);比例由40%扩大到50%,降低了指标生录取分数线,即由原来各校录取分数线下20分、调整为普高计划招生录取最低分数线。四是调整了政策性照顾加分政策,对一些具有导向性和激励性的政策性加分项目给予保留,其他政策性加分进行调整,把一些照顾性加分项目比照现役军人子女,即为线下照顾加分。保留计算机竞赛、科技创新、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烈士子女等政策性照顾加分;将体育竞赛、归侨、侨眷、少数民族等照顾性政策调整为未达到全市普高计划招生或择校生最低控制线,可照顾线下一定分数。

  问题三:我的孩子今年初中毕业,成绩属优秀,想报考省示范高中,请问今年省示范高中“计划指标分配到校、分校录取”的政策是什么?

  答:根据省教育厅《关于200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和高中阶段招生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的精神,今年合肥市继续实行“省示范高中招生计划分配到校、分校录取”的办法。

  今年合肥一中、四中、六中、七中、八中、九中、十中等7所省示范高中(2003年有5所学校实行)均实行招生计划分配到校、分校录取的办法,比例均为各校计划招生的50%,(2003年的比例为40%)其录取最低控制线为该市最低计划招生录取分数线(2003年为各校计划招生分数线下20分);同时要求指标到校生须是填报上述7所学校计划招生志愿的考生。

  问题四:请问合肥市非政府部门办的普通高中有哪几所,如果不是办学单位职工子女如何报考这些学校?这些学校招生有何要求?

  答:(一)目前合肥市由非政府办的普高有合工大附中、中科大附中、安大附中、安农大附中、铁四局中学、北大附属实验学校(原科院附中)。合工大附中已被批准为合肥市示范高中,其招生办法按照市示范高中规定执行。

  (二)今年这些学校继续面向社会招生,凡是参加今年初中升学考试的考生均可报考。

  (三)由于这些学校属非政府办学,故非本单位职工子女录取后,学校将收取一定的教育培养费用。各校的培养费用收取标准不同,如铁四局中学等学校将对录取的考生依据其初中升学成绩,在收费上分别给予不同的照顾。具体收费情况可与各校联系。合工大附中收费政策参照合肥市示范高中执行。

  问题五:请介绍一下如何报考合肥外国语学校、合肥二中特色班。

  答:合肥外国语学校与合肥二中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外国语学校和二中美术、音乐特色班今年均纳入全市统一招生,招生计划分别为160人和110人。

  志愿选报外国语学校或二中特色班的考生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一是须参加由学校组织的英语或音乐、美术专业测试,且成绩达到合格标准;二是须在规定的普高志愿栏内,填报外国语学校或二中特色班志愿;三是报考外国语学校文化课成绩须达到全市普高最低录取控制线上50分;报考二中美术、音乐特色班计划招生录取不得低于全市普高计划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下40分、择校生录取最低控制线不得低于全市普高择校生最低控制线下40分。

  具备以上三个条件,根据普高招生录取原则,择优录取。

  (汪雷)

  (来源:江淮晨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三轮六方会谈
大学生非法传销
英语四级考题泄露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我国部分省市供电告急
伊征兵中心遭袭击
2004世界难民日
2004欧锦赛 2004温网
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